综合新闻 首页>综合新闻

【教师加速度】袁春桃:坚持不留遗憾

作者:文/王岚 孔祥一 郑栖婕 图/尹俊宇 日期:2015-11-19 浏览:134

 

 

“做一件事,需要长期的积累和认真。不论结果怎样,至少不留遗憾。”
                ——袁春桃



  今年夏天,化学化工学院教师袁春桃参加了我校首届教师教学竞赛并获得了校级一等奖,获得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师教学讲课大赛资格。之后的整个暑假,她就一心扑在了这个比赛上:重写教案,查证知识点,做PPT,录制讲课视频,忙碌了将近三个月。比赛结束,她的精彩讲课获得了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师教学竞赛理科组一等奖。袁春桃谦虚地把此次获奖的原因归为运气使然,但是谁都明白,运气总是为那些做事认真,有准备的人留着。袁春桃说,如果自己认定了去做一件事情,就会努力去把它做好,不论结果如何,至少不给自己留下遗憾。

    讲课,对袁春桃来说,既是谋生的工作,也是热爱的事业。从踏上讲台起,就认定这一一辈子要做一位称职的大学老师。十多年来,她带过十多届学生,也见证了教学方式从单一的口授板书到如今的课本多媒体相长,唯一没有变化的,就是想把知识踏踏实实传授给学生的那份初心。

    最初,袁春桃主要负责带学生做实验。她毫无怨言地尽教师职责,积极地准备实验课教学,更是在实验课的教学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对于袁春桃来说,走上理论课讲台更是她的理想。从慢慢的摸索中,袁春桃渐渐总结出了自己的心得。“其实归结起来就是四个字‘积累’、‘用心’”。通过备课、做课件、讲课、与学生交流,她用心的慢慢积累。经历长时间的沉淀升华,难懂的知识变成自己生动形象的语言,让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生动有趣。用她自己的话就是:“作为老师,这才是自己的东西。”

    “现在,很多大学生太过于依赖网络,稍有不懂的就上网百度。导致现在能够用心思考,勤于动脑的学生实在很少。”同时,理论课不仅难懂,稍有不慎,就会变成了枯燥无味的“填鸭式”课堂。面对这样的情况,袁春桃的做法就是在课堂上,不是单调地只讲课本知识,而是结合PPT、flash动画等一系列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再加上自己对知识的了解,多方面讲解知识,力求能让大多数同学听懂。这也是袁春桃专注于研究课件,能吸引学生兴趣的重要原因。化学这样的科学性学科,知识日新月异,如果不能经常加以关注,很难跟得上时代的步伐。所以袁春桃的教学,除了站在讲台上讲课,就是不停地学习最新的知识,准备那些最能让学生明白的课堂要义。在不断地充实自己的前提下,把知识真正地交到学生手里。她说,教学是没有止境的,教育的过程也是不断学习的过程,只有不断的积累,不断的与学生思维方式和学生现在所处的阶段进行磨合,才可以逐渐的进步。能化一班的刘慧说:“袁老师讲课精益求精。有些内容虽然难懂,但是她总能用最合适的例子让大家理解。”在有机化学期末考试中,刘慧拿到了100分。

  抓住机会,努力坚持,不留遗憾,这是袁老师的自我要求,也教育和影响了一大批学生。



新闻链接:

  袁春桃,1974年生,硕士,副教授,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师教学竞赛理科组一等奖。曾获2006年湖南省直属高校青年教师课件设计制作竞赛一等奖、2005年第五届湖南省高等学校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三等奖,获2006年度“优秀青年教师”荣誉称号、“教学优良榜”荣誉称号,2008年获湖南科技大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2006年和2012年均获湖南科技大学校级优秀课件,2004年她的论文被评为湘潭市自然科学2001-2003年度一等学术优秀论文。从教以来一直是一线教师,主要承担了《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实验》、《有机合成》和《精细合成》等课程的教学。在承担这些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制作了《有机化学》课程的CAI课件,并通过不断地修改和完善,获得了湖南省和湖南科技大学的奖励各2次;在湖南科技大学的课堂教学比赛中,分别获得了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次;结合教学改革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公开发表了4篇省级及以上教研论文;指导本科学生论文,2次获得校优秀论文;指导化学专业本科学生“化学教学技能训练”,获湖南科技大学师范类实习生讲课比赛“优秀选手”1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