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首页>综合新闻

原来是“海牛”,多路媒体纷至沓来

十余家央媒、省市级媒体参加“海牛”海试成功座谈会

作者:文/ 李一凡 图/唐亚慧 刘思科 来源:大学生通讯社 日期:2015-06-18 浏览:46
    

由我校担纲主持的海底60米多用途钻机“海牛”号日前在南海深海海试成功。618日,我校召开“海牛”海试成功座谈会,吸引数十家央媒、省市级媒体前来报道。此次海试首次实现在水深超过3000米的深海海底,对海床进行60米钻探,标志着我国具备深水海底取样能力,成为继美国、德国、澳大利亚之后第四个掌握此项技术国家。

 

与会媒体包括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科技日报》、中新社等央媒,及《湖南日报》、《长沙晚报》、《湘潭日报》等省、市级媒体。作为境外媒体代表,香港《大公报》记者参会。

 

校长李伯超,正校级督导冯涛,863海洋领域首席专家、我校万步炎教授及“海牛”号科研团队成员,党委宣传部、科技处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由冯涛主持。

 

关注:首个电话向学校报喜

 

522日,浅海试验成功的海牛号马不停蹄地再次向着深蓝海洋进发。南海目前局势不稳定,按照国家规定,进入南海海域需要获得外交部的批文。这让万步炎一行人始料未及,大家忙成一团。一边不得已将科考船暂时停靠在广东省汕头港,另一边开始向外交部提交申请。

 

科考船航行在海上的成本昂贵,每天开支上万元。我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海底60米多用途钻机系统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课题负责人、我校科技处处长彭佑多告诉记者,为尽快拿到批文,项目组成员来到北京,经过一系列申请,原本要9月份才能拿到的通行证,提前获批。

 

610日晚7时,经过三天两夜的连续航渡,行程540余海里,海大号科考船到达南海海试地点。611810分,最后一根钻杆钻进到底,在3100多米海底,海牛成功下钻60米!这是中国深海钻机钻探新纪录,大家不由自主拍掌叫好,万步炎脸上露出了笑容。

 

海试现场,受国家科技部委派的5位海洋专家进行了现场验证。经过随船专家确认,海底60米多用途钻机深海试验成功。

       第一个电话,万步炎打给了校党委书记刘德顺,向一直默默关心海试进展的学校传达喜讯。刘德顺表示,课题组成员凭借智慧、毅力和勇气,以实际行动向蔚蓝大海进行了深情告白,也展现出他们在海洋工程装备制造领域的蓝海雄心

 

感悟:试水成功离不开团队努力

 

“海牛”号是我国首台套重型装备“海底60米多用途钻机”,是我国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主题项目,由我校担任主持单位,并独立自主研制的“海底60米多用途钻机”。

 

“‘海牛’试水成功,离不开我们整个科研团队的努力。”座谈会上,863海洋领域首席专家、湖南科技大学万步炎教授分享了“海牛”海试经历,并针对海试专业性问题答记者问。

 

今年51岁的万步炎是湖南华容县人。20034月,他研发的我国第一台深海浅地层岩芯取样钻机成功海试,后参与了蛟龙号多项重大技术问题的决策。2013年初,万步炎被聘任为十二五国家“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深海探测与作业技术主题专家组专家,成为第一位进入海洋技术领域的内陆省份专家。

 

李伯超在座谈会上表示,海牛海试成功是学校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也为下一步可燃冰的开采提供了技术可行性。

 

记者在座谈会上获悉,目前,万步炎已向国家申请了重大课题,万步炎团队拟研制具保压取芯能力的海底钻机系统,预计最大钻进深度能力将达到220米,可充分满足可燃冰勘探需求。



    链接1
海牛牛点


    操控。万步炎团队在装备的操作软件上,花了很大功夫。现在,海牛整机自动控制水平较高,基本上可以做到傻瓜式操作。这样一来,对操作工人的技能培训要求就很低了。

体重。整机重量仅为8.3吨,而国外超过50米深度的钻机,重量都在10吨以上,而节省的重量意味着海牛具备更大的发展潜力。

功能海牛不仅可以用来钻孔取芯,即钻取岩心送到实验室检测,还可以原位探测岩石的电阻率、孔隙率,以及给孔内周边岩石拍照等。原位探测,其结果较取芯送实验室测试更为准确。海牛不仅可钻硬岩还可以用来钻取稀软的海底沉积物。

效率。同样打60米孔,以前需要45天时间,现在可缩短为20多个小时,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

价格海牛海试通过,这样的国产化装备价格比进口设备降低一半至2/3


    链接2
海牛成长记

  
海牛3000米海底成功钻探60米,这60米不是简简单单的60米,而是3000多米以下的深海海底钻探,涉及复杂海况下钻机收放、姿态调整、耐压密封、钻杆及芯管接卸、自动测控等多种技术,凝聚了海牛研究团队成员几年来的心血。

20126月,海底60米多用途钻机系统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项目正式启动,同年11月完成总体方案设计。项目组给钻机取名为海牛

201312月,完成关键设备的试验测试、钻机本体及移动式海底钻机配套收放系统的设计与零部件加工与制造。

20144月,完成移动式海底钻机配套收放系统、甲板控制与配电系统等关键技术环节的各项研制工作。

201412月,完成系统集成、实验室联调和水池耐压、密封性能测试。

201567日,在世界海洋日前夕,海牛开赴南海,接受国家863计划项目海试验收专家组海试验收考评。

2015610日,海牛沉稳着陆3109米海底,远超验收要求海底2500米指标。操作人员通过操控系统,成功实现了海牛姿态调平、海底寻址。依照操作人员发出的各项指令,海牛有条不紊地接卸钻杆、钻具及芯管,下钻60米并成功取样,顺利回收。

2015612日,海牛顺利通过国家863计划项目海试验收专家组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