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7万人,这是2014年的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比“史上最难就业季”的2013年还多28万人,创历史新高。在“就业”这个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上,实习经验,便是最可靠的优势。为此,我校为学生们设立实习基地,按照每个学院、专业的需求,给学生们提供实习机会,培养实践能力,增加社会经验,助学生们未来就业一臂之力。
实习巡查“环环相扣”
实习基地,是提供给大学生参加校内外实习和社会实践的场所,一般为企业、公司或学校等。今年,我校会在已有159个实习基地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实习基地的创建。为检验实习成果,校领导从四个方面对我校实习基地进行了全面的巡查和记录。
首先是抽查实习环节的实习大纲,计划、安排及总结。针对各学院的不同专业的实习检查其合理性和可行性,了解实习环节中出现的问题。其次是统计学院已有各类、各级实习基地,并提供基地立项文件或合作协议。记录每年新增的实习基地,征求教学实习基地的意见和建议。随后,检查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合作情况总结说明。对协议到期的教学实习基地,根据双方合作意向与成效,可办理协议续签手续。最后,各学院会提供院系领导到各专业实习点检查记录。评估教学实习情况,并在人才培训、教育科学研究等方面进行交流和咨询。
教学实习基地建设直接关系到实习教学的质量,对于高素质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实践是创新的基础,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日益受到学校的重视,学校也在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更强的实践环境。建设实习基地、加强企业合作,便是我校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的最好体现。
实习政策“阔斧改革”
为方便毕业生实习,学校今年在实习时间和实习经费方面进行改革。按以往的培养方案,土木学院路桥系学生实习期为3周生产实习加4周毕业实习,总共不到两个月。现在,实习期延长至3-4个月,能保证学生们熟练使用机器,了解专业操作流程。土木学院路桥系主任马缤辉表示“学生在实习后15天内需上交实习报告,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感悟,这有助于他们在提高自身的实践意识,为毕业提前做准备。”
在经费方面,学校今年推出1:1政校补助方案,给予实习地点较远的学生相应交通补助。土木学院作为改革的“先行者”,多次为实习生购买人身意外保险。据了解,土木学院今年毕业总人数达654人。往年平均就业率约85%,路桥专业就业率居首位达97%。改革后,今年实习率达100%。截至今年,土木学院正式挂牌落户的实习基地共6个,其中省级立项2个。此外,土木学院也与中铁五局等众多知名企业合作,给学生提供更优质的实习机会。
“建立实习基地,既有利于学生了解单位,进行正确的自我定位,又有利于单位了解学生,找到最合适的人才”。招生就业处相关负责人讲到,实习企业帮助学生提前了解职业和社会,解决将来可能会遇到的困难,落实了我校实践教学这一目的。
实习学生“受益无穷”
土木学院2011级路桥专业的张勇,于去年7-9月在中铁五局圆满完成实习,得到实习单位领导大力赞赏。由于他的实习地点远在福建,学校还向他发放了360元的车费补贴。
张勇表示,学院针对毕业生实习难问题,今年专门安排了指导老师帮助学生解决难题。一般情况下,一个老师帮带14名学生,老师不仅要为学生联系实习单位,还会主动通过电话为学生答疑,甚至亲自到场查看学生实习情况。“充足的实习时间,让我明确了就业方向,也增强了我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我现在已和中交一工局签订工作合同。”谈起实习带给他的优势,张勇微笑着说。
“实习很有必要,如果你定好位,你的阅历和知识使用会在实习中更上一层。”11级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系的吕美,在学校的安排下进入湘潭茶恩镇中学进行为时两个月的实习。提起实习,她表示,在学校接受的都是理论知识,但实践和理论完全不一样,实习不仅提高了专业素养,也让她懂得如何更高效地传授知识。
据了解,我校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新增多个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和理工专业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