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上8点的旧田径场异常安静,一个身穿灰色运动服,浅蓝色牛仔裤的大男孩正捧着一本《中国诗学》朗诵着,“如何为相忆,魂梦过潇湘。”记者见到潇湘学院12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姜凯时,他已经在此背英语,诵诗歌近一个小时了。
摊开的《中国诗学》189页密密麻麻地写满了笔记,书页也被翻得褶皱。姜凯用手轻轻地抚摸着书,写满了一脸的歉意与不舍。“我比较喜欢书,所以比较爱护。但又得记笔记,写感悟,所以没法使它保持全新模样。”他解释着。
姜凯大三了,一直很珍惜教学礼拜周的时间。“我在学习上向来比较自觉,教学礼拜对于我而言,更多的是常态学习。但教学礼拜无会无活动的安排,也给自己一个机会沉下来反思目前学习状况。这也是教学礼拜的精神所在吧。”这几天,他对自己进行“回头看”,以便更好地往前走。
“教学礼拜的实行无疑营造了更好的学习氛围。在我看来,教学礼拜周与其说是一种教学辅导检查,不如说为打造“学堂”在做积极导向。”他说道。
姜凯的书桌令人咋舌,书本堆积如山,书桌上只有书和一台台灯。这台台灯已经陪伴了他三年,见证了他努力的全过程。夜深了,蚊子的嗡嗡声和翻书的沙沙声交错,书堆中,姜凯专心致志地看着书,这是他最熟悉的景象。睡前写下的“学习计划”是督促他睡觉的唯一有效的东西,如果没完成昨晚定下的目标,他会看书到凌晨,有时甚至通宵。对于熬夜,他是有选择性的,第二天上午无课才会这样。这个他多年养成的习惯,他并不提倡他人去做。
室友尹亮这样评价他:“他一般不在自己的书桌上写字,因为他的书桌上整整齐齐摞满了一叠叠书。买书是他最大的嗜好,没事熬夜看书到天明是他的‘爱好’”。
在老师的眼中,姜凯是一个喜欢缠着老师不放的学生。他曾经为了“朱门酒肉臭”中“臭”的读音是“chou”还是“xiu”,到图书馆查阅近百份相关资料文献,与多位专业老师探讨。“课堂对我来说就是和老师对话,讨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我常常会在下课铃声响时意犹未尽,再与老师同行的路上讨论上半个小时也是常事。”
姜凯参加了我校第七届“青春之歌”优秀男生评选,从近两万名大学生中脱颖而出,成功进入10位优秀男生终极人气大PK。“用真诚拼搏未来,以努力拓展视野,凭尽职工作提升自我,靠专业发展指引前行,才能成为夜空中那颗最亮的星。”姜凯认为大学生不能耗费青春,都应该做最好的自己。
“姜凯不仅专业素养很强,成绩名列前茅,个人能力也很强。经常大家有什么问题都可以找他,他都会帮忙解决。”潇湘学院团委学生会副主席王凯旋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