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首页>综合新闻

中央民族乐团专场音乐会在我校震撼上演

闻国风绕梁 享文化盛宴

作者:文/邓丹杰 陈姣玉 陈叶 图/戴晓晨 来源:大学生通讯社 日期:2015-05-16 浏览:26

国风绕梁,享文化盛宴;琴瑟在御听南北和鸣。5月16日晚,由校团委主办、大学生艺术团承办的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再次迎来中央民族乐团的专场演出。气势恢宏、弦乐齐鸣韵律悠扬……乐团的艺术家们以精湛的技艺饱满的热情再次为我校师生“烹饪”了一场“色、香、味”俱全的音乐文化饕餮盛宴

“色”:形式多样 民乐之“色”撼全场

钢琴演奏者铿锵有力地按下琴键,一串串美妙的音符从指尖流淌,优美的旋律将观众迅速带入气势恢宏的民歌合唱《天南地北茉莉花》之中。这首经过改编、融合了各地《茉莉花》风格的合唱,将中国大地“十里不同俗,百里不同风”的文化特色展现得淋漓尽致。在国家一级指挥阎伯政的领导下,演唱高亢与柔美融合、磅礴与婉转交替,让在场数千名观众听得如痴如醉,赢得经久不息的掌声。

如果一场音乐会只有人声,如何能称得上听觉上的盛宴?笛子独奏《牧民新歌》通过一波三折的旋律与诸多技巧为观众展现出草原上一幕幕场景:辽阔的草原,嘶鸣的骏马与欢快的牧民;琵琶独奏《十面埋伏》中,演奏家指尖的弹、挑、拂、扫,轮奏出金鼓声、箭弩声、人马声,时而舒缓如细水流长时而密集如枪林弹雨,垓下之战弥漫的硝烟,厮杀的怒吼若隐若现,整首曲子一气呵成,令人浮想联翩;板胡独奏《白毛女》中,国家一级演员刘湘用板胡清脆的音色拉奏出或深沉或欢快的旋律,展现了农村复杂的斗争生活;陈力宝的唢呐将《百鸟朝凤》中百种鸟儿清脆雀跃的啼叫吹得出神入化,背景音乐里潺潺细流声的完美配合将大自然勃勃生机展现得淋漓尽致。

以“国风绕梁”为主题的民族音乐会是中央民族乐团致力于声乐表演多样化民族化发展思路目标的总体体现合唱、原生态演唱笛子独奏、琵琶独奏、板胡独奏、男女生对唱、打击乐器组合等表演形式齐数亮相。“这场音乐会太棒了,各种乐器很丰富,表现音乐的方式丰富多彩,跟我以前看的音乐会不一样!”体育学院的周老师带着一家人来听音乐会,回忆起精彩的表演,他频频赞扬。

“香”:视觉冲击 传统之“香”引人叹

各式乐器给人带来听觉上的盛宴,形形色色的民族传统服饰也让人目不暇接,在小小的舞台上为观众带来视觉冲击。

青年歌唱家陈建强带来原生态演唱《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他穿一身陕北特色服饰载歌载舞,将陕北人民的朝气、乐观的精神风貌展现得淋漓尽致。民歌合唱《这山唱那山》中,演员们身着侗族独特传统服饰亮相引得台下观众惊叹连连,发髻上盘龙舞凤的银冠、青布百褶裙精美刺绣、反射出耀眼光芒的银耳坠手镯腰坠让人眼花撩乱。合唱中清一色的礼服西装、独唱中女演员婉约长裙与精致的妆容,以及舞台上熠熠生辉的灯光,让人如同身在国家大剧院观看一场奢华盛宴。

每次演员登台亮相,台下观众都发出阵阵惊叹,表达自己对舞台效果的震撼。“感觉自己不是在听音乐会,像是看话剧一样精彩。”50多岁的周老伯第三次听音乐会,他表示,相比起前两次的音乐会,这次的舞台效果“好得不得了”,“也许我会忘记演员们都唱了什么,但是舞台上演员的各种服饰和舞台效果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味”:意犹未尽 艺术之“味”存于心

在京味十足的民歌合唱《老北京》和彝族民歌《远方的客人你留下来》中,中央民族乐团的专场演出落下帷幕。

“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由国家教育部、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倡议扶持,以中央文艺团体为演出主体以高雅的经典曲目剧目为主要演出内容,秉承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宗旨,意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感悟经典文化提高学生艺术修养,让大学生真正走进“高雅艺术”。

中央民族乐团团长暨国家一级指挥阎伯政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传统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各种艺术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但从现场同学们热情的反应可以看出来大家听懂了,而且也喜欢我们的表演。”他笑称湖南的人杰地灵让这里的同学对传统文化有着强烈的共鸣,“我更喜欢在高校演出,因为这里的观众更热情,更率真。”

校团委书记尹风雨表示,此次中央民族乐团来校演出,让师生们亲近艺术,近距离感受优秀民族文化的艺术魅力,是一场陶冶情操、追求真善美、提高艺术修养的活动学校也会始终注重文化传承与创新,争取更多类似的艺术团校演出让顶级艺术走进大学的同时,更走进大学生心里。校工会副主席江艳同样认为,“在‘低头族’越来越普遍的今天,我们正需要这样的活动唤醒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首次现场聆听音乐会,教育学院的徐培培十分兴奋,“精湛的表演实在震撼到我了,深深被我国淳厚的文化底蕴所折服。”而现场演员炉火纯青的表演技能更让他体会到舞台背后的艰辛。来自14级管理学院的谭林霞感叹,“现在的学生大多热衷于流行音乐,这种象征着国家艺术的演出给人的陶冶才是真正深入人心的,期待“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能在我校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