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妈妈一直在付出。母亲节到了,给妈妈写一份家书,感恩父母,是送给母亲的最好礼物。”5月10日,我校不少学子给妈妈邮寄家书告白亲情,并在微博上晒出来,得到热烈回应。 当天,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青年志愿团在南区美食广场也展开了母亲节活动,吸引大批人群驻足参与。一时间,校园兴起一股“亲情暖流”。
感人家书晒出“亲情账单”
“我的妈妈比别人更辛苦。谢谢你,妈妈!”21岁“脑瘫女孩”康平,也给陪在自己身边的母亲写了一封家书。康平是湖南科技大学2014级文学专业学生,因为出生时难产患上脑瘫,四肢弯曲不能正常行走。她说:“21年来,母亲就是我‘拐杖’”。
8岁父母离婚后,母亲于洪秋承担起了抚育她的责任。女儿上学需要照顾,于洪秋便辞去工厂里的工作,陪着女儿一起“上学”。 “12年来,母亲搀扶我从小学一路走来,付出的艰辛难以言表。”10日一早,康平悄悄起床,在妈妈起床前,亲自动手做了爱心早餐,于洪秋端着女儿做的早餐,欣慰不已。文笔一向很好的康平将来想靠写稿赚钱,减轻母亲肩上的单子。
2011级汉语言专业余剑桥,平时是个大大咧咧的男孩,但今天也提笔给妈妈写了第一封家书:“妈妈,从我出生到现在这20年,您付出了最好的青春,最好的年华,只为陪我长大。我爱你,妈妈。”2015年考研,余剑桥以优异成绩被暨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录取,他打算,未来进入媒体行业,努力工作还上这份沉甸甸的“账单”。
朋友圈席卷“爱的告白”
“妈妈我爱你!”“谢谢你,妈妈”,平时难以开口的表达,母亲节当天,被不少学生通过网络、书信、电话的形式“喊出来”。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青年志愿团在校园设下了“幸福许愿墙”,12张学生与母亲的合照被贴上墙围成一个心形。不到半小时,心愿墙上就贴满了大家的便利贴祝福。
能源学院2014级学生高逸飞将写有感恩言语的便利签贴在墙上,而后又随手拨通了远在河北老家的母亲的电话,亲自送上祝福,“妈妈,节日快乐,我爱你”。志愿团团长闫亚春介绍,“母亲节”主题活动从去年发起,是志愿团一项传统的活动,“大学离家在外生活,难免会忽略问候母亲。希望活动起到‘亲情呼唤’的作用,带动大家平日多与亲人联络,时刻挂念母亲。”
“我在科大想你,妈妈!”2012级物流专业的唐桔在朋友圈进行“爱的告白”。5月8日起,学院发起“感恩母爱”系列活动,通过朋友圈分享校园能量。学生们借助通过微信、微博、空间等平台,以“拍照+祝福语”的形式在朋友圈掀起感恩“暖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