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1日下午,管理学院例会。会议结束后,谷洪波急匆匆赶到第二图书馆,与记者相约碰面。
【写在前面】
在任何时候,无论国家还是个人,都要问一问:我们从哪里来?为何而来?我们到哪里去?应怎样去?
4月30日,劳动节前夕,本网“教师加速度”开栏,惟愿以此,来向默默奋斗在教学一线的教师们致以节日问候。5月,新一轮“教学礼拜”主题活动开启,我们仍愿以新闻故事,彰显榜样力量,来为教学的深化改革添脚助力。
作为年轻记者,就要用手中的笔,写出更多好的报道,不负青春,不负时代。参与第二期人物——李建生通讯采写的李隆说,一个默默奉献,甘之如饴,不求名利的人,平凡而伟大。李老师低调、平实,大部分美好的时光都在三尺讲台上度过,36年为学生奉献着自己的人生。
信仰点燃理想,科研教学相长,化学化工学院李大塘的故事亦然如此。2014级法学院陈叶说,无论何种职位,只有坚守才能成功,35年坚守并非人人能及,李教授的品质值得钦佩。2014级化学化工学院王岚说,很多时候我们把老师想得太过高深,不愿靠近。大塘老师主动接近学生,关爱渗透言行。
归根结底,我们希望表达的是,我们的学校需要奉献,师生呼唤奉献,实现“科大梦”离不开奉献。今日,“教师加速度”专栏推出荣获“教学奉献奖”第四位教师——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系主任谷洪波。
谷洪波,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系主任,1988年大学毕业来校执教,从教27年。2005年晋升教授,在省级以上公开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编写著作《结构转型与农村发展》出版发行。她还探索产学研合作的实践教学模式,2011年主持完成横向项目1项。个人语录:“教师若不能取得他的学生对自己的尊敬和爱戴,那么最好让他离开教育岗位”。
【故事】
“关于人力资源,就是:人、职匹配。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能力模式和人格特性,根据工作特点及人的特性,把合适的人安置到合适职位上,就达到了这个目标,完成了人、职的匹配。”
——谷洪波这样论述自己从事的人力资源教学
2014年6月毕业季,一名大四男生在离校前写下一篇文章,火了多半个校园。故事读来荡气回肠,取题“青春路上,有你相伴”。而故事的主人公就是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系主任谷洪波。
5月11日,细雨缠绵,雨水敲打在第二教学楼103办公室的玻璃上。窗内,谷洪波教授正一如既往伏笔工作。
“一会儿还有课,要抓紧把手头儿上的工作做好!”当记者赶到时,她抬起头浅浅一笑,打了个招呼便又埋头工作。墙上贴着她一天课程安排,除了本科教学,她还是10余名研究生的导师。
本科学生课程加上研究生课程,平时教学任务很紧。作为班主任,谷洪波有很多个人事情会兼顾不到。“有时朋友喊出去吃饭,但想到还有一堆的工作没完成,就只能跟朋友说抱歉了。因为是自己愿意做的事情,不会觉得辛苦。”
2010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胡艳(化名)离开母校快一年了,但她却依稀记得谷洪波帮她走出低谷期的日子。胡艳打小性格内向,上大学后始终不愿与他人敞开心扉,也曾一度陷入抑郁。同学发现情况后,及时通知了时任班主任的谷洪波。
那些沉迷的日子,为谷洪波不止一次找她交流、谈心,希望她心向阳光,走出内心的不快,最终让她融入到班级同学的大家庭。
2010年9月,王丰(化名)初来大学,不久便接到父亲离世、哥哥车祸的噩耗,一度陷入精神奔溃。谷洪波积极和班干部交流情况,跟踪观察,耐心陪伴他,帮他走出阴影。为了缓解同学的家庭负担,她又积极组织募捐,进行经济上的帮助。
谷洪波说,“每个学生都是我的孩子,视如己出,看他们状态不好,我心里难受。”看着孩子们在外读书不容易,她包容、接纳着每个学生。
“虽然忙,但班上的活动不会落。”谷洪波拿出1000块钱作为班上活动经费,没事儿还会参与同学们的聚餐,与大家在一起聊聊学习生活,简单充实,而又美好。
私下里,她还会经常跟班委们交流班上近况,了解学生信息。2014级人力资源管理3班戴轩宇说,天转寒,她会提醒我们记得加衣;天变热,提醒勿忘防暑。进步时,同享快乐;不爽时,一起分担。“谷洪波老师的这27个春秋,甘做一茬茬学生的良师益友。
除了班主任的身份,谷洪波还是一名授课教师。教材的编订一般具有延迟性,并不切合实际。谷洪波就会在自己的课堂中补入前沿性资料,将热点融入教学。通俗的生活实例,简短的教学视频,受到同学们的广泛喜爱。
2011级学生袁惠秦考取了暨南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的研究生。考研期间,谷洪波不止一次和他进行交流,从考研院校到考研专业,从学习状态到生活近况。“谷老师是个特别好的老师,很亲切。”袁惠秦感激地说,谷老师仔细分析了他的学习情况及未来发展,给他提出了很多指导性意见。
谷洪波时常勉励学生,不开心时,试着去走出困境;开心时,试着去分享心声。希望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正确的路,“以梦为马,永远随处可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