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里,李大塘在调制试剂。
5月4日,化学无机科研实验室里,李大塘教授正忙碌着最新一次实验。他手举试管,将化学反应现象展示给学生看。他说,古人云: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说的就是教师这个职业的崇高之处。
【写在前面的话】
5月6日,本网“教师加速度”栏目推出短篇通讯《离开岗位,我的人生无从谈起》。该篇报道聚焦了荣获我校首届“教学奉献奖”教师——教育学系副教授李建生的育人事迹,上线1小时,点击量突破200次。
一名学生将报道分享到自己的朋友圈,他说,“李建生教授用信仰点燃理想,用苦难熔铸辉煌,始终把学生利益举过头顶,也举起了一座校园的精神灯塔”。
2012级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学生林俊贤说:在教育前线奋斗三十载,李建生教授是导师,更是生活益友,如灯塔指引方向。教育学院2013级教育学专业刘一俭说:李建生教授兢兢业业,回顾一生教育生涯,他教好了每一个学生,也成就了自己。
编者想说,当今社会,思想观念多元多变,理想不再排斥个人追求,不少有识之士发出忧虑:拜金主义、急功近利、信仰迷失、道德滑坡,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病。
于是,才有了初夏时节,我们对于“教师加速度”这个栏目的深切呼唤。
参与首推人物——廖君湘新闻采写的高梦洁说,“加速度”不仅是教育者的秀场,传递温情、睿智、化春泥的精神,陈述三尺讲台三寸舌的经典;更是年轻记者的舞台,用年轻、理性、有意思的笔尖刻写青丝白发的记忆。
今日,本网推出“教师加速度”第三期人物——化学化工学院化学系教授李大塘。
【名片】
李大塘,男,化学化工学院化学系教授。35年里,一直以学生为中心,孜孜不倦地教诲学生应该具有的知识水平及精神品质。公开发表论文90余篇,国家专利局授权专利17项,位居全校前列。个人语录:“扎实深厚的理论基础才能产生强烈的科学灵感,当然,科研的坚韧性与吃苦耐劳的意志也是必不可少的。”
“大学教师,应该求实创新、勇于开拓、不断学习、乐于奉献、重视实践、深入研究、贵在育人。我现在注重的是教学与科研的转向与有机结合,做好‘产(社会效应)’、‘学(教学效应)’、‘研(学术效应)’的结合。”
——李大塘这样论述自己从事的无机化学理论与实验教学
“当、当!”未进实验室,记者就听到试管碰撞的声响。5月4日,记者来到化学无机科研实验室里,李大塘教授正忙碌着最新一次实验。
1976年,高中毕业的李大塘在民办学校开始了自己一生为伍的教书生涯。1978年,听从同事的建议,李大塘参加高考,并以优异的成绩顺利考入湖南师范大学化学系。1981年来校执教,时间一晃,35年光阴已逝。
从化学化工学院的同学口中得知,李大塘认识的学生特别多,上课提问都是叫的学生名字而不是学号。李大塘说,这个做法是为了让学生有归属感,在情感上拉进距离,进而对学科产生兴趣。
而这也的确起到了成效。班上的学生私下都称他“大塘老师”,他们说,“少了姓氏,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听上去会很亲切”。他的课堂上,笑声充盈教室,气氛活跃,学生心情没有紧张压抑感,而是轻松愉快,李大塘说,学生在协调、和谐的氛围中才会学的进去,进而能掌握专业知识。
他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相处,了解学生的性格及所想所做,“包容而不是包庇学生的不足,以报恩的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去面对一切”。他的人格魅力也吸引了学生们,大家都喜欢在课间找他谈心解惑,分享甜蜜与悲伤。
李大塘的魅力课堂“吸赞”无数,不少外专业的学生纷纷前来蹭课,不少毕业多年的前有回学校第一件事,就是“重返李老师的课堂,找回学生时代的激情与梦想”。
2012年9月,李大塘所带的研究生遭遇科研瓶颈,卡在拓展可见光催化剂的研制及应用问题上。李大塘询问后,马上提出以砷酸银代替磷酸银的建议。面对大家的质疑,李大塘给予大家信心,争分夺秒着手准备实验。
因砷酸银属禁卖品,李大塘带着自己写好的可行性报告去相关部门开具证明,又跑到湘潭市公安局开具准购证,“原本以为手续都OK了,却发现这种化学材料在湘潭市场根本买不到。”无奈中,他决定奔赴长沙,后又因为所开证明与购买地址不符,零售商不予出售。于是,他又马上折回湘潭重办手续,辗转数次,终于买到药品。
这次实验中,李大塘和团队成员面对未知的结果,将砷酸银代替磷酸银用在实验中,还好实验成功,有力证实了李大塘观点,其结果以论文形式发表在国外核心期刊《Chem. Commun.》(《美国化学通讯》)上。
家、教室、实验室,三点一线构成了李大塘的生活,就连寒暑假也基本是在实验室中度过。2014年暑假,为调制实验用剂李大塘连续两个月,每天早上六七点钻进实验室,直到傍晚才沐浴夕阳而回。
李大塘的夫人嗔笑着说:“他啊,心里只住着两个人,他的母亲和学生,整天腻在实验室,简直是个怪人。”正是这个爱在试管里探索科学的“怪人”,他深爱自己的岗位,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中。
同事对他的评价是,在35年的教学生涯中,寓教于乐,埋首实验,视学生为己出,将自己奉献给了科研与教学。
教学中,他反对照本宣科、一言堂、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执教经历让他不断摸索、创造大学化学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渐渐地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模式:大学化学四化(通俗化、形象化、系统化、娱乐化)教学法、问题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