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首页>综合新闻

多家媒体齐聚我校共议“新常态下高校新闻宣传工作”

作者:文/温维娜 图/李昊原 来源:大学生通讯社 日期:2015-04-06 浏览:22






47日上午,多家中央、省市级媒体齐聚我校共议“新常态下高校新闻宣传工作”。校党委书记刘德顺、校长李伯超、党委副书记朱川曲,以及党办校办、党委宣传部、招生就业处等部门负责人与会。会议由朱川曲主持。

 

会上,刘德顺对各个媒体长期以来的支持表示感谢。他指出,目前国家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高校发展应顺应时代潮流进入新阶段。为此,学校提出“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的新目标,为了更好地推动学校的宣传工作,培养优秀的媒体人才,他希望各媒体多提宝贵的建设性意见。

 

工作突出高校亮点

 

身为科技大学应更加注重科技二字。《中国教育报》驻湖南记者站记者李伦娥从校园特色谈校园报道。她认为,科研工作的报道是高校宣传工作的重要领域,因而要多多挖掘校园中的优秀科研师生。《科技日报》记者俞慧友也建议我校建立线索群,关注校内科研动态。

 

学校宣传工作要突出教学、科研两大亮点。《湖南日报》湘潭分社记者曹辉以教学礼拜、万步炎教授先进事迹等新闻报道为例谈我校新闻宣传工作。他建议学校坚持发掘有特色的优良教学方式和教学科研人才,保证宣传报道的持久力和影响力。

 

致力培养学生记者团体

 

“学生记者是高校新闻报道中不可缺少的力量。”《光明日报》驻湖南记者站记者唐湘岳肯定了我校学生记者的能力和贡献。他认为,好的新闻稿件应有两点要求:一是突发性新闻要有很强的时效性;二是探讨性新闻能引发大范围讨论,校园记者们写作前应多思考,写出有思想的新闻稿。

 

学生记者如何更好地发声?在香港大公报湖南分社记者唐学伟看来,三“度”结合即有深度、有高度、有亮度才能使新闻报道产生影响力,学生记者要依据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结合校内专家的专业看法和自我思考,才能写出掷地有声的新闻稿件。

 

注重发动自媒体力量

 

耳目喉舌是宣传报道的重要职能。新华社湖南分社记者黄兴华认为要发动网络等自媒体的力量来推进学校宣传工作。借鉴湖南大学首届红枫大学生记者节,黄兴华指出高校应建立通讯员制度,充分发挥大学生群体的积极性,探讨校园话题,为媒体报道提供不同的素材。

 

湖南电视台经视频道记者刘志超和红网记者王乐丰以校友身份为母校进言献策。刘志超提出,在自媒体快速发展形势下,校园宣传工应注重市场化媒体和网络化媒体的力量。王乐丰也鼓励学生多到红网论坛等新媒体平台投稿学习。

 

会上,各媒体畅所欲言,共同为我校新闻宣传工作进言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