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3月,都是传统的“雷锋月”。连日来,全校师生以志愿服务为契机,开展了一系列公益活动,形成了一套社会认可、学生接受、操作性强的“学雷锋”常态化推进载体。
据了解,我校已把学雷锋活动纳入公共道德教育,长期有效开展学习雷锋活动。让学生认同和实践雷锋精神,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全国优秀志愿者于彬说,“科大的每个志愿团都有自己的特色,每个志愿团都用不同的方式实践‘志愿’二字的真谛。”
27年接力家电维修
义务维修、爱心义卖、信件派发……3月10日,校园一派热闹。由该校信息学院、外国语学院、物理学院、教育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五院联合推出的系列公益活动奏响了3月“主旋律”。
爱心无界限,“雷锋”们走进社区为市民搭建起流动“维修站”。活动摊点处,20多位大学生志愿者正忙着修理电器,一天下来共维修电器100多件。“我老公是电工都没修好这台风扇,被你们修好了!”退休的胡阿姨夸赞道。
据了解,湖南科技大学义务维修团队已有27年历史,吸引近千名学生加入。社团配有指导老师,每个月都会在周边社区里进行免费维修。郝未倩作为团队里稀少的女生之一,她觉得“帮助别人自己才会快乐”。过去一年,她与队友奔走社区,为市民维修家电数千件,“传承雷锋精神就是要长期去实施,不能陷入形式主义”。
8年甘做“护心人”
3月16日,36位“小红帽”来到湘潭市南盘岭社区老年陪护中心,以唱歌跳舞、东北二人转、集体诗朗诵等形式为老人们带来关怀。“奶奶,我为您唱一首《纤夫的爱》吧!”志愿者吴月宴蹲在在董奶奶轮椅旁,一边为老人捶腿按摩一边哼起了小曲儿。82岁高龄的董奶奶说,“人老了总希望有人来陪着说说话,孩子们很暖心。”
在校园,法学院志愿团接力照顾孤寡老人的爱心事迹是一段佳话。现年86岁的周满珍自2000年丈夫去世后,孤身一人生活。随着年事渐高,又患上了风湿病,仅靠政府每月发放的补助维持生活。
2005年暑假,志愿团到文运街做普法活动,从此与周满珍老人结缘。9年来,每逢周六,志愿者们都会带着生活用品、水果蔬菜、大米、油、药,来看望周满珍。资金来源是志愿者变卖收集来的废品所得。
护卫古迹绿植220余棵树
3月21日,湘潭文庙迎来一批特殊“客人”。人文学院28名志愿者走近古迹城墙,开始着手清洗墙上的留言和“牛皮癣”。不一会儿,整面墙清洁如洗。“文庙环境好了,前来游玩的人心情也跟着好了。”在文庙生活三十六年的退休员工谭师傅,看着志愿者们忙得热火朝天,不禁竖起了拇指。
3月22日,220余棵紫薇树“点燃”晓霞山春色。该校商学院的56位志愿者来到湘潭县晓霞山风景区,踏下绿色足迹。今年是何昌义连续第三年参加活动,共种下了100多棵树苗。看着那一片森林有自己的成果,脸上露出笑容。每年3月初,他都会参与学校组织的植树活动,“想用这种绿色行为,呼吁更多人加入,同守苍穹蓝。
大学生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诠释雷锋精神的做法得到了社会、学校、老师的三方称赞。我校人文学院教授吴广平说,“学雷锋要持之以恒,拒绝形式主义,不能局限于‘一日雷锋’。” 他呼吁大学生杜绝“应景式”学雷锋,要将志愿精神内化为动力,实现“学雷锋”常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