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上午,雨湖校区迎来了新年后的第一批“客人”。身着红色志愿服的人文学院志愿者们拿着清洁工具踏进了这座承载科大人浓厚情感与无数回忆的老校区,为它换上“新衣”。
伴着“嘎吱嘎吱”的木板声响,原我校退休教师郑老师带着志愿者们走进了原外语系上课的教学楼二楼,看着墙上纵横交错的粉笔留言,志愿者们却犯了难。郑老师说:“这些留言都传达着校友们对雨湖校区的一份情感,如果换一种方式表达就更好了。”细心的孙杰便拿出笔记本,将墙上珍贵的寄语一字一句地誊抄下来:“有了这些留言本游人们就可以自由地抒发感想,而不是在墙上信手涂鸦。为了减轻风吹雨淋对留言本的损坏,以后我们会定时过来更换并好好保管。”
誊抄工作结束后,志愿者们将抹布打湿水,清理着墙上的粉笔留言。面对黑板上、墙壁上的小广告这块“顽固”的“牛皮癣”,光靠抹布是不够的,志愿者们拿起手中的钢丝球或者小刀细心地清理着。教学楼经历了岁月的洗礼,红色涂料容易脱落,几道“工序”下来,志愿者们的手和手中的抹布全被染成了红色,方芳笑着说,“这是时光在雨湖校区走过的痕迹。”
在雨湖校区生活了三十六年的退休工作人员谭师傅,看着志愿者们忙得热火朝天,不禁竖起了大拇指,“校区里平时只有一个清洁人员,光忙着扫落叶和垃圾都忙不过来,对于墙上的小广告虽然很反感,却也无暇清理。现在有了这群孩子们,我们轻松了不少。环境好了,人的心情也跟着好了。”
为了纪念这次活动,志愿者们还在学平路东边的一棵大树上系上了红丝带,上面载满志愿者们对文庙的美好祝愿,附近的居民也纷纷参与其中,为文庙送上一份祝福。“我希望,毕业十年后回到这里,文庙还能如此美好。”志愿团副团长杨园园写到。
湘潭文庙,千年学宫,故地重游的校友们总会在这儿感受到久违的归属感,不仅仅是因为它浓郁的文化气息,也因为它承载了莘莘学子对母校深厚的情感。志愿团团长卫瑞君说到:“举办这次活动不仅仅是想让文庙焕然一新,也是希望通过行动来号召大家保护环境、文明出行。我们会将这种有意义的活动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一起来保护文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