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9日早8点,晨风微凉。24位“心灵伙伴”志愿者代表坐上了前往娄底涟源的大巴车。此刻,距离我校100公里外的桥头河镇中学正在进行见面会的最后准备。2015年,我校将有182位学子与该校留守儿童结对开展一年的书信往来。该活动由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心灵基金发起,我校创行团队承办。
脑瘫女孩志愿“心灵伙伴”
三个小时的长途车程让不少志愿者感到不舒服,“但想到与结对儿童见面,心理还是很暖和”,康平跛着脚慢慢从车上下来,脸上露出微笑。康平是我校2014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因先天性脑瘫,还无法正常走路。她为自己即将结对的伙伴充满了期待,并准备了一支钢笔作为礼物。
中午,志愿者们与七年级的6位班主任在食堂就餐,初步了解学生的生活习惯和学习时段。桥头河镇中学校团委书记、校“心灵伙伴”项目负责人李林任告诉记者,此次见面会得到了校长及各位班主任的大力支持,校方积极调出两节课时间让志愿者们带领七年级小伙伴玩耍。在班主任们的带领下,24位志愿者与当地留守儿童自由结对。
受助女孩袒露成长心迹
287教室,来自人文学院14级新闻系的志愿者刘玮找到了自己的小伙伴李碧玉。刘玮微笑着将事先准备好的手套送给了她,“希望你能喜欢!”在游戏“击鼓传花”和“萝卜蹲”结束后,志愿者们询问小伙伴们在学习上遇见的困难。“如何做到看国家轮廓图就能说出国家名称呢?”面对着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志愿者们竭尽全力解答疑惑。
李碧玉出生涟源市龙建村,是287班副班长。二年级时就跟随父母外出打工,时隔5年回到家乡读初中。父母打工艰辛忙碌,李碧玉一直呆在寄宿学校。谈到此处女孩不禁潸然泪下。在大伙伴刘玮的安慰下,李碧玉渐渐平复心情。这次交流让刘玮感到心痛,她希望社会能够给予这些农村孩子更多关爱。
“心灵伙伴”传递正能量
桥头河镇中学德育处主任旷世凡介绍,桥头河镇中学共有一千余名学生,其中三分之二学生为留守儿童,与爷爷奶奶居住。他坦言,“这种隔代教育模式导致代沟,难以解决学生青春期的心理问题。”旷世凡希望本次见面会对中学生可以起到引导和榜样作用,传递正能量。
我校创行团队“心灵伙伴”项目经理、12级商学院的詹勋垚透露,此次见面会是该项目的首次走出书信形式,旨在让小伙伴更深切得感受到爱与温暖,从而更近一步打开他们心扉,更实际得去解决他们的身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