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解读生物知识,营造良好科普氛围,9月22日下午,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我校动植物标本馆面向社会开放,众多师生齐聚一堂,参观动植物标本。
动植物标本馆坐落于我校生命与科学学院楼,馆内包括:昆虫标本室、海洋动物标本室、鱼类标本室、两栖爬行类动物标本室、鸟类标本室、哺乳动物标本室、腊叶标本室、真菌标本室等。馆藏动物标本1000余种(份),有世界第一只人工繁殖的大熊猫标本。植物标本馆拥有腊叶标本300余科,4万多份,其中苔藓植物、蕨类植物标本2万余份,居全省首位。
“这是真的还是假的?死的还是活的?哪里来的?怎么死的?”看到眼前的动物标本,小学生懵懂的问题,通过解说老师的循循善诱,孩子们对动物的生老病死有了些感性认识。
“大熊猫、中华秋沙鸭、白劲长尾雉……没想到能见到这么多的珍稀动物!”13级管理学院百立沙在下课后急忙赶来,“我虽不是本专业的,但很喜欢动植物,今天听说动植物标本馆开放,立马赶来长长见识。”
“标本馆每年在‘樱花节’、‘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定期对外开放,并安排老师和科普志愿者全程跟随、解说。”生科院谭老师说,“我们希望通过开放活动,增长人们对常见动植物和珍稀濒危动物的一般常识,加强人们珍爱动物、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据悉,此次活动由校科协主办,校团委、学生科协承办,是2014年学校“全国科普日”活动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