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中国教育报以《重拾繁华褪去的戏剧瑰宝》报道了我校师生在暑假期间走进湖南省泸溪县,实地寻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辰河高腔”的情况。
一周时间,几百公里行程,十余名受访者,三本文字笔记,上千张照片……由十四名师生组成的社会实践团队从到达目的地的第一天起,就被辰河高腔所特有的民族文化魅力所深深吸引。随着寻访的深入,团队成员发现辰河高腔的部分精髓已随着时间流失,辰河高腔的传承也面临现实困境。
从美的享受到痛的积淀,团队成员反思处于时代岔路口的辰河高腔该何去何从。在寻访结束前召开的总结分享会上,团队成员提出了关于大学生能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做些什么的看法。同时,他们也纷纷表示对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能再像从前一样抱着“看热闹的心态”,要以合理创新的方式让传统文化在“高校开花结果”。
新闻链接:
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4-09/15/content_423185.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