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首页>综合新闻

【三下乡系列报道一】下乡“种文化” 助力梦想开花

作者:文\徐雪亮 图\寇天宇 来源:大学生通讯社 日期:2014-07-17 浏览:54

【编者按】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而言不仅是“做贡献,更多的意义在于受教育、长才干”。今年暑期,校各教学院及部分学生社团组成多支社会实践队伍,开展“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有的团队三下乡“种文化”、有的团队科技服务送到家,有的志愿服务传递爱心、还有的走访调研记录真实,他们把“三下乡”这件有意思的事情做的有了意义,同时也得到了红网、湖南共青团网、湘潭日报等多家媒体的跟踪报道 

 

今年4月,我校人文学院退休教授夏昭炎回乡追美的“种文化”故事感动了整个株洲,也成了我校师生的学习榜样。暑期,校团委组织“种文化”社会实践团队“传递榜样力量,助力文化梦想”,延续夏昭炎教授爱心善举,走进湖南省株洲市石羊塘镇开展系列活动。土木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等其他学院也走进其他乡村“种文化”,为儿童支教、为村民普及文化知识。

 

享受教学相长的过程”

 

“同学们,这是我们最后一次给大家上课了!”7月12日上午,在湖南省攸县石羊塘镇高桥文化活动中心,校团委“种文化”志愿服务活动义务支教组的志愿者和他们的学生道别。这也是校团委“种文化”团队为期8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最后一天

 

7门课程、36课时、86名学生……校团委暑期实践团队爱心支教组和文体组的7名志愿者在6天的时间里从大学生成了小教师。“虽然很累,但是每天都能看到孩子们渴求知识的眼神,我还是坚持下来了。”志愿者曾潇潇说,她最大收获的是享受那段教学相长的过程。

 

离别前,各年级学生讲“种文化”实践团队的文体组6天来教给他们的的文艺表演进行了汇演。节目由低年级向高年级逐一展开,表演内容都是支教课程中的教学内容。充满活力的“爱的抱抱”舞蹈活力开场,手语表演《感恩的心》温情上演,一句“夏老师、杨老师,你们辛苦了!”表达孩子们对高桥文化活动中心辛勤工作的老师们的感恩,而感恩教育一直是本次支教课程中的重要内容。

 

 期间,我校校友、攸县县委副书记、县长龚红果还特意到高桥村慰问“种文化”志愿者们,并见证我校攸县石羊塘镇高桥社会实践基的挂牌。他说:“很高兴母校在这里挂牌成立社会实践基地希望大家学习夏教授的先进事迹,将他的“种文化”精神传递下去。”

 

“要把文化播在心里”  

 

如何去关爱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是如今社会应该深刻思考的课题,我校土木工程学院“三下乡”志愿团队不仅走进留守儿童的心理,更通过支教形式将文化种在他们心里。

 

湖南省郴州市桂东县增口乡白坪村并没有非常贫困,但迫于生计,村里绝大多数青年还是选择了外出打工,自家的孩子都是跟着爷爷奶奶虽然父母打工赚来钱让这些留守儿童过得也算无忧无虑,但心理问题成了每个孩子难以弥补的伤因为缺乏父母关爱,他们变得敏感寡言

 

7月16日开始,土木工程学院的志愿者们不仅关注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也教授文化知识让这些孩子打破防线。十几天的支教里,志愿者着重为他们辅导上学期功课以及暑假作业。并通过热情的引导,让孩子们慢慢地学会自主学习。一位志愿者说:“虽然我们只是简单的辅导功课,但是这样近距离的传递知识可以把文化播种在他们心里。慢慢地他们心里有了文化力量的支持就会变得强大。”

 

与支教儿童不同的是,外国语学院志愿服务团队则走进益阳市桃江县三堂街镇龙牙坪村彭家湾,为当地村民开展“安全知识课堂”活动

 

志愿者找了村民的院子,为村民讲授日常安全知识,以提高村民安全防范意识。并在7月13日,举办了以“感恩”和“我的理想”为主题的专题讲座,旨在引导村民特别是儿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管是“安全知识课堂”还是专题讲座,村民们都热情极高,全程积极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