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首页>综合新闻

“记录真实 执笔发声” 第二届校园记者文化节圆满落幕

作者:文/谭鑫 李一凡 蒲芷芊 图/通讯社摄影部 来源:大学生通讯社 日期:2014-06-07 浏览:29


  时隔一年,新闻镁光灯再次聚焦俱乐部舞台,66,“新九华杯”第二届校园记者文化节闭幕式顺利举行,校园记者齐聚一堂,精彩节目接连上演,校园首个千人合唱嗨翻全场,校园记者文化节新闻作品大赛各个奖项也逐一揭晓。

  湘潭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伍石元,校党委宣传部部长何频,校团委书记尹风雨,湘潭经济技术开发区宣传部部长彭代英、副部长万钟杰,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廖志鹏,学生工作处副处长蒋利平,以及党委宣传部、校团委相关老师到场见证校园记者文化节的落幕。

  肩负新闻传播的责任


  校园记者文化节组委会执行主席、大学生通讯社社长徐雪亮发言,他回顾记者节的举办过程,对各项活动进行总结。从半年前“只是还装在脑子里的想法”到记者节顺利落幕,从新闻作品大赛开赛到《光明日报》湖南记者站站长唐湘岳前来讲座,从校园新闻采写到九华工业园区记者采风,在近一个半月记者节过程中,校园各新闻媒体组织齐集一堂,一同探讨新闻报道。

  “新闻在路上,记者即行者。我们会永远铭记老师们的鼓励和支持,我们必须一直积极学习,实时实地用高品质的新闻发出我们的声音!”徐雪亮说。
 
  伍石元说,眼前的这一群校园记者让他找回了20多年前的青春回忆。他对科大的校园记者在经济园区的新闻采风表示肯定和感谢,并希望科大的校园记者能够更加坚持与努力,并继续与社会接轨,做最好的新闻人。

  新闻作品大赛获奖作品揭晓,其中《小巷深处“护心人”》和《五保老人周满珍和她的“孙伢子”》获大赛文字类和图片类一等奖。这两篇作品均脱胎于大学生通讯社策划制作的《科大人的周末》,这个栏目的第一季也获得组委会推介年度作品大奖。
 
  主持人请图片类一等奖获奖者裘烨峻诉说获奖感言。“和志愿者一起去老人家里之前,我从没见过这么破败的房子。法学院志愿者对老人的贴心和帮助感动了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到志愿者队伍当中,为别人送去温暖。”裘烨俊给大家讲述镜头背后的故事,哽咽流泪。

  时代小分子共同发声

  校学工处处长李红革曾经寄语校园记者:“我们是科大的见证者、记录者,今天的科大新闻就是明天的科大历史。”“每个人都是这个时代中的一个小分子,但有权利发出自己的声音。”带着这样的理解,闭幕式承办社团大学生通讯社希望汇聚大家的力量。

  这个愿望在晚会的“千人合唱”环节得到实现。七首歌,21位海选观众担任领唱,近千根荧光棒一齐挥舞。从《七里香》唱到《红日》,从《十年》唱到《倔强》,每位歌手、每首歌曲都是90后青年的共同记忆。“对于我们来说,这些歌手不止偶像那么简单,他们的音乐伴着我们的梦想生长,见证我们的成长。”12级法学院的宋玉莎告诉记者。

  网友“陈球球”也更新动态:“这样全部自己人一起唱还是第一次,有一种突然变成一代人的感觉,有些小小的触动,年轻张扬并努力活着!”

  晚会上还有我校末日乐队和老年大学带来的精彩演出,湘潭大学也强力助阵,为观众献上古典与流行结合的器乐演奏。

  告别是为了更好地出发

  6
月是毕业季,校园里弥漫着感伤的气氛。6月同时也是学校里大大小小的社团的“换届季”。因为对新闻的热爱,不同学院专业的校园记者不期而遇,共同奋战在新闻前线。一同度过的酸甜苦辣滋味让大三即将离开社团或者部门的学生无法忘怀。

  晚会最后一个节目由大通社的12位大三社团干部带来,成为全场“泪点”。“似乎大家都在倒计时,但没有人做好准备决绝离开。12个人,有人要做‘程序猿’,有人要成为会计、老师,有人还要做记者。6月过后,不在为同一件事忙碌,而是各自为前程奋斗。”大学生通讯社副社长余剑桥站在光束下回忆三年来新闻生活的点滴。

  社干们合唱《突然好想你》与三年时光告别,却又紧接着带来一首摇滚味十足的“新闻版”《狂热》。“任凭你说我有多蠢,不怕你的新闻,毁了我的单纯。”每一句歌词都透露着对未来的执着。

  “继续坚持,继续热爱,有一天你们也会艰难地说再见,但那是甘愿的。”余剑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