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首页>综合新闻

【科大聚焦】说说校园里的“微阅读”

作者:文\罗思捷 宁成成 彭慧 成亚倩 图\丘恒琛 来源:大学生通讯社 日期:2014-05-05 浏览:84
 

从小学起,计算机学院信息安全专业的小彭就是不折不扣的书虫,可自从上了大学,书堆不见“长个儿”,照他的说法是“书被装进手机里了”!不只是小彭,这种改变几乎发生在每位科大学子身上:乘车不忘追连载小说、课间刷刷微博看新闻、睡前点赞分享晚安故事……

以手机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借短消息、网文和短文体生存的新兴阅读方式——微阅读悄然来到校园,凭借其便捷的操作、多样化的内容一跃而为校园“新贵”,但记者发现学生们对微阅读的看法也悄然发生着改变。

 “新贵余温未退 却遭尴尬

最近,小彭下了本《明朝那些事儿》,可他慢慢发觉电子屏幕下看书,不由自主地一目十行,时不时弹出的新闻推送也总打断他的阅读,最后电子书没看透,新闻也没记住,两边都没顾好,阅读质量不比当年。他想到初中时,虽然读得慢,但每天都将感悟写成日记,待到课间再与同学分享交流。

“现在一打开手机就遭到信息轰炸,完全静不下心来。”小彭对此有些无奈。

“三毛曾说过,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时针悄然滑过23点,小宁分享了几条朋友圈长文才心满意足钻进被窝。然而小宁且刷且苦恼,“刷微博、微信尤其耗时,我经常到深夜,第二天精神不佳,好几次都在课睡着了。”最初成为“点赞党”刷朋友圈,小宁是觉得不断更新的新闻、名人名言和段子很有意思,方便又实用,但现在她感觉是自己“被朋友圈刷了”。

同寝室的小刘每天捧书阅读,却没有这样的烦恼。“微博、微信里储藏的海量信息让我们无暇思考,而捧着纸质时,我便感到平静从容,可以好好揣摩字句,理解文字背后的意义。”在小刘看来,新兴的微阅读虽便捷但质量并未优于传统阅读。

 

传统携手时尚 优化阅读

     在外语楼302室内12级翻译一班的潘定红正用手机阅读着英文新闻“微博、微信的信息实用性强,并且微阅读成本低,手机也方便携带,如果能控制好自己,微阅读还不失为一个可选项。”潘定红并不反对微阅读,专业同学还会互赞彼此的分享的文章。

“我有时也会刷刷微博呢!”人文学院的刘艳凤老跟同学们说,“微阅读是科技发展的产物,有着传统阅读之外的优势。”她解释到:一方面,微阅读为浅层阅读,内容偏实用,但垃圾信息常隐藏在其中;另一方面,微博、微信推送的一些信息能激发学生进行深层阅读,如传统的纸质阅读。她建议同学们辩证地来看微阅读,学会辨别排除垃圾信息,将深、浅阅读结合起来,优化阅读。

如何结合深、浅层阅读?13级潇湘学院汉语言一班的刘微习惯将所读内容分类:刷微博、微信看新闻资讯,捧纸质书读小说、散文集。此外,她还将阅读时间分类,比如课间适合微阅读,课后则进行纸质阅读。

书包里放一本课外书;课间登微博看着新闻;晚上回寝浏览网页学习英语;夜深了,又捧起枕边书细细咀嚼,不论是微阅读还是纸质阅读,12级教育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小谭每天都在坚持。微博、微信、手机报上垃圾信息太多,怎么办?小谭干脆只看微博,分组关注各大媒体及知乎等知识分享型网站的官微,了解一些信息。另外,小谭会将微博上的精彩文章打印出来,静下心来,反复品味。

开卷有益,方式无差,有一颗读书的心最珍贵。外国语学院的刘燕心想,与其纠结于新旧阅读方式的选择,我们为何不静下心来,思考如何优化阅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