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记者不是为了发财,也不是为了风光,记者的职业是很崇高的,记者手中握的笔份量很重,应该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服务。”4月26日,《光明日报》湖南记者站站长唐湘岳在我校学术交流中心五楼对话我校校园记者,讲述“新闻记者的中国梦”。该讲座也是我校“新九华杯”第二届校园记者文化节系列活动之一。
讲座分为“为追梦人加油——记者的乐趣”、“让好人走出噩梦——记者的责任”和“讲好追梦人的故事——记者的素质”三部分。“做记者比的不是写作技巧,而是境界与思想,境界是在体悟生活、人生中不断提升的。”唐湘岳讲述了自己30多年的追梦经历,并从中引出自己对新闻、生活和人生的思考。
湘西独臂教师向启福、最坚强大学生胡志鹏、亲吻文学的脑瘫姑娘黄扬,唐湘岳讲述了这些新闻报道背后的故事,虽然无一不充满波折,而他却在采写报道中收获了乐趣。“通过报道帮人圆梦也是记者的梦想”,唐湘岳说,“当记者有两种,一是把它当成饭碗,当成一种谋生的工具;二是把他当成一种理念,并终生为之奋斗。”成为一名记者以来,唐湘岳已累计发稿两千余篇,其中在《光明日报》头版头条就达两百余篇,并曾6次获得中国新闻奖。
唐湘岳说:“记者应该运用语言的刀枪,通过媒体的影响力,去做常人做不到的事。”他以胡卫民实名举报医疗腐败、11岁男童因经济纠纷被绑架等事件为例,强调了记者应为民请愿、维护百姓利益、做人民群众的耳目喉舌。
如何做好一篇报道?唐湘岳通过分析《听油菜花开的声音》、《春天的脚步深深浅浅》等关于农民从事科研活动的报道,强调了记者自身能力素养对讲好故事的重要性。“我从小学三年级起就坚持每天写日记,大学四年里我写了600多首诗歌,只有在练习中才能得到提高。”唐湘岳希望同学们首先要在文字上多下功夫。
“大学生记者缺乏什么?”“校园新闻报道如何出新?”“如何构造好的新闻结构?”聆听讲座的校媒代表们纷纷提出在校园新闻采写中遇到的问题,唐湘岳一一给予了解答。“听了讲座之后我受益匪浅,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也了解到做新闻记者的不易!”13级新闻一班的彭慧说,“虽然成为一名优秀的记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会坚定理想,不断充实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