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大公报湖南分社湖南科技大学记者站成立及“我是记者”大学生传媒类创新职场实践活动选拔赛在三教101举行,该活动作为我校“新九华杯”第二届校园记者文化节的首发赛事,吸引近百余位报名者参与。
香港大公报湖南分社总编辑唐学伟、香港商报办事处主任赵启东、腾讯湖南政务中心总监李胡文、中国网教育频道湖南站主编成忠、湖南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王川石、《九华周报》总编辑彭代英及校党委宣传部相关老师到场指导。唐学伟为大公报湖南科技大学工作站授牌。
120秒突围“真”记者
30秒的个性自我介绍,60秒的新闻自由评论,30秒的模拟采访的高难度要求并没有吓退跃跃欲试的选手们。
“有位名人曾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不赞魏馨媛,笔下总走神。”25号选手魏馨媛的自我介绍让人眼前一亮。22号程虹面对假设采访吸毒、入狱后仍不剃胡须的李代沫的问题,连续抛出“作为公众人物,你知道你的所作所为会给民众带来怎样的影响吗?”“入狱后仍蓄胡须有何意义?”“出狱后你打算干什么?”等一系列生动幽默、一针见血的问题,博得阵阵掌声。
20强的分组PK环节推动比赛进入白热化阶段。在“应不应该控制前男友或前女友的数量”的辩题中,作为正方的30号选手曾晨在被问到谈过几次恋爱后,她巧妙地扭转局势:“我谈过无数次恋爱,但正是因为我谈过很多次恋爱才觉得应该要且行且珍惜。”
前辈支招:做“三多”记者
什么样的记者才是一个真正的记者?怎样做才能成为这样的记者?如何才能受到媒体的青睐?
比赛现场,唐学伟勉励被淘汰的选手并不是不优秀,只是时间有限,优秀没能完美的展现。他向所有校园记者提出“三多”要求,即多观察、多练习、多思考。
在王川石看来一个记者应该要有专注的态度。“大学生好高骛远的心态不可取,作为一个真正的记者,要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追求真实,在此基础上,巩固专业知识、提高专业能力。”李胡文也给出忠告。
经过几番唇枪舌战后,李珺怡等十位选手脱颖而出,获得《大公报》湖南分社实习机会。
活动结束后,唐学伟表示“在湖南科技大学成立工作站、开展“我是记者”活动,一方面是想借这个平台传播湖南科技大学的成就,但更重要的是并帮助科大学生将知识转换为能力。”校党委宣传部部长何频表示,这次活动将进一步提升我校新闻宣传工作的水平,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大公报创刊于1902年,是历史最悠久的华文报纸,也是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媒体之一。“我是记者”大学生传媒类创新实践活动是香港大公报、大公网推出的一档助推湖南高等教育改革和大学生就业的品牌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