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首页>综合新闻

【温暖过冬】寒冷冬天,温暖在身边

作者:文\付彩玲 马洁 周代景 曾娇慧 谭鑫 来源:大学生通讯社 日期:2013-12-29 浏览:24

    
    冬天,空气干燥,寒风凛冽,就连阳光也少了些热度。一个暖宝宝或许可以轻松让身体很快暖和起来,那么心灵的温暖呢?

“长冻疮了,记得擦药。”

    “起了冻疮,冬天才变得骨感”网络上有人这样调侃。

    在红遍网络的“老大去哪儿”502寝室里总要响起不同版本的“冻疮之歌”——提醒版:“记得擦药戴手套。”检查版:“等一下,看下你有没有擦药。”咆哮版:“手肿得这么大,你还不擦药戴手套!”

    502寝室的海南女孩黄菲菲不适应湖南的寒冬。低温让一直生活在热带的她,手已经“肿得老高”。从没长过冻疮的黄菲菲没有任何经验,是室友们发现,并主动给她买来冻疮药,教她保养方法。

    虽然手疼,但只要想到室友们的关爱,黄菲菲还是露出了笑容:“她们就像我的家人,这个冬天,我并不孤单。”

    学生宿舍三区四栋408的王碧晨每天都会扮演“恶人”角色。每天早晨,她都要把室友一个个地从床上“揪”起来——“要早签”“快点起床复习”。在室友心口不一的埋怨中,她收获了室友的关爱:家住湖南常德的王菲特意从家里多带一床棉絮给她,龙娴娟把一条“温暖牌”围巾搭在她的脖子上。

我以我手暖人心

    12月24日,早上七点,学生第一食堂。人文学院13级历史2班的洪丹青穿着蓝色的工作服,在蒸腾的热气中熟练地装好一个包菜饼,微笑着用双手递给面前的同学。

    洪丹青是一食堂勤工俭学的学生。每天早上6点,洪丹青都会掀开温暖的被窝,轻手轻 脚地起床洗漱,6点25分出门,陪伴她的只有耳边疾驰的寒风和孤独矗立的昏黄路灯。

    早上出门急,洪丹青经常忘记涂护肤霜,“风一吹脸就很疼”。担心大衣下摆太长会蹭到食物,工作时她坚持穿御寒效果略差的短衣。同学们无法分辨韭菜饼、豆沙饼的区别,她就耐心询问,并出声重复几次。

    一位男生几乎每天都从洪丹青的手里接过几个豆沙饼,他们互不相识却总是在一天的开始相视一笑,洪丹青在心里默默给这个男生取外号:“豆沙饼哥”。她希望手中温热的早餐能给同学们带去一天中最早的温暖问候。

    和洪丹青一样用双手传递温暖的,还有艺术学院12级美术学专业的鲁选壮。

    这个冬天,鲁选壮仍然坚持蹲下身子,背起轮椅里行动不便的同学宋琼。“先要用一股劲帮她很快地站起来,然后就让她挂在我的脖子上,腰往前弯,手要注意护着她防止她掉下来。”宋琼装有假肢,腿不能弯曲,鲁选壮只能把腰再弯下一些,防止她的腿碰到台阶。背起宋琼去教室,鲁选壮已经坚持了快两个冬天。

“冬天,最幸福的就是来一碗……”

    起薄雾的窗户、来来往往的学生、筷子与饭盘的碰撞声、刷卡的滴滴声……这些交织在一起,是冒着热气的食堂。

    “最暖和的食物,是汤。”13级人文学院的湖北女孩宁成成喝了一口刚盛的热气腾腾的萝卜汤,回忆起家的味道来,“冬天喝汤不仅暖和,而且也有滋补和祛湿清热的作用,湖南的天气太潮湿太冷了,需要喝汤缓和一下,人暖,心也暖。”

    微糊的外皮、略微有些烫手、掰开后冒着热气的黄瓤、吃到嘴里热乎甜软。13级潇湘学院的周晗和邹梦婷围着黝黑的炉子,正焦急地等待着烤红薯的出炉:“离家在外,虽然吃不到家里的味道,但吃一块同样的食物,回忆的同时,也温暖了身心。”

    13级潇湘学院新闻专业的李智康从翻滚的锅里夹起一块藕片,咬一口麻辣鲜香,大汗淋漓。李智康正和同学们围坐在一起,享受“温暖大团圆”。热腾腾的冬季吃食,总是交织着些默默的情感。翻滚的红辣油汤,将友谊煮得粘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