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8日上午,教育部科技司组织专家组对依托我校建设的“先进矿山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工程研究中心)进行验收。验收会于工程研究中心218学术报告厅召开,由中南大学古德生院士担任组长的评审专家组听取验收汇报。教育部科技司高新处处长董维国,湖南省教育厅副厅长申纪云,湖南省教育厅科技处处长郭建国,湘潭市科技局局长刘光明,我校校长刘德顺,副校长唐果宁、朱川曲,正校级督导冯涛陪同验收。
验收会第一阶段由董维国主持。在介绍完与会专家后,董维国就国家教育部科技司对研究中心此次验收的要求作说明。申纪云介绍了工程研究中心在湖南省科技项目申报等方面取得的成果,重点介绍了工程研究中心申报协同创新中心的情况,并提出把工程研究中心建设成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更高目标。刘德顺致欢迎辞。工程研究中心负责人就中心概况,计划执行情况,科学研究,发展规划等方面作验收汇报。
听取完验收汇报以及审查了相关资料后,专家组现场考察了工程研究中心的矿山装备可靠性与优化设计技术、矿山装备电气传动与控制技术、矿山装备流体传动与控制技术、矿山装备智能诊断与健康维护技术、深海矿产资源开发技术与装备5个研究方向的研发平台与相关实验室。
验收会第二阶段由古德生主持。他充分肯定了工程研究中心的建设成效,5个研究方向特色鲜明,希望工程研究中心进一步彰显自己的特色,深入凝炼研究方向,着力于采矿前沿领域,把智能采矿进一步明确起来,思索什么才是发展我们矿业的关键技术,多谋划发展思路,多突出研究方向,进而带动工程研究中心建设和人才培养。
通过一系列的现场质询和讨论,专家组认为工程研究中心经过4年的建设,具备了开展矿山装备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成果转化的基本条件,能根据矿山安全开采的行业需求和国家深海矿产资源开发战略,着眼于矿山装备的高可靠性、高效率、低噪声、智能化等共性技术,开展矿山装备可靠性、传动与控制、故障诊断与健康维护和深海矿产资源开发技术装备等研究,凝炼了具有一定特色的研究方向。工程研究中心建设期间,基本形成了科研、开发、转化、质检的运行机制,凝聚了一支高水平的研究开发、成果推广和人才培训的综合性团队,培养了一批能进行科技创新的技术骨干,人员规模、年龄及知识结构合理。工程研究中心还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解决行业装备关键、共性技术问题的研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专家组一致认为工程研究中心已全面完成了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建设任务和目标,同意通过验收。专家组最后还建议工程研究中心加强建设的动态管理,进一步凝炼研究重点;希望有关部门继续给予政策支持,加大投入力度。
工程研究中心将在各位专家的指导下,针对我国矿山开采与安全生产特点,立足于中小型矿山装备的实际需求,着力于先进矿山装备的科学研究、产品研发、成果转化及人才培养,联合矿山装备相关制造企业,加快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进程,力争在5年之内打造成具有我国南方矿山特色的创新型工程研究中心。
我校先进矿山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相关负责人及全体科研骨干,科技处、机电工程学院相关负责人参加了验收会。
新闻链接:
先进矿山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于2009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组建,为学校直属的独立科研单位。工程研究中心形成了矿山装备可靠性与优化设计技术、矿山装备电气传动与控制技术、矿山装备流体传动与控制技术、矿山装备智能诊断与健康维护技术、深海矿产资源开发技术与装备5个研究方向,现有固定研究人员68人,其中教授及研究员级高工25人,博士56人。
工程研究中心先后承担了国家级项目59项,省部级项目89项;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20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5项、实用新型专利41项、软件著作权9项,成果鉴定、转让及应用20余项。出版专著(教材)7部,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8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256篇次。与多所大学、企业和科研院所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形成了产学研良性互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