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展、问辩、颁奖,三天的比赛远远超过了预想。挑战杯,不止是一场比赛。”5月13日,为期三天的第十届“挑战杯”华罡科技湖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落下帷幕,我校15件参赛作品全部获奖,其中“让压预警智能锚杆监测系统”斩获一等奖,“印制电路板微钻孔用吸热与润滑型铝基盖板”现场与柳鑫集团烟台天奕电子有限公司签定转让合同获3千万投资,其余作品分获二、三等奖。我校再获优胜杯。
本届“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在长沙理工大学举行,全省49所高校共358件参赛作品。副省长李友志、省政府副秘书长黄卫东、团省委副书记罗琼、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夏智伦等领导出席开幕式并深入展厅与选手进行交流。我校团委书记吴建军、团委副书记王婷在现场为我校参赛队伍鼓劲。
11日上午,我校参赛队伍集结展厅,冷静、沉着、理性地应对评委老师的问辩。“金樽绿酒难消愁,粉黛三千空满楼。”高扬的祁剧《孟丽君》选段吸引评委老师循声走来。“关于祁剧的生存的调研报告”团队精心布置了展台:扇形铺开的书签、成套包装的明信片、串联挂起的剧照……团队成员方阳透露,这些文化作品是由队员们自己设计制作出来的,希望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承传统文化。
评委老师端坐在展台前,仔细聆听调研报告打破就祁剧谈祁剧的创新之处。评委老师对团队严谨调研、缜密思路予以肯定,将祁剧保护与日本、美国传统文化保护相对比,指出将传统元素用于现代宣传可操作性强,并劝勉选手们不要急于求成。
“整个问辩过程不敢说快也不能说慢,既要表述出作品的想法又要迎合老师的感受。挑战杯也是挑战自己。”化学化工学院09级蒋敏带着团队作品“印制电路板微钻孔用吸热与润滑型铝基盖板”踏上“挑战杯”征途。作品创意源于一堂实验课,蒋敏发现是市面上的电路板均无法满足小孔钻径要求且易折损,便决心借鉴国外经验,用一次涂层兼顾多层效果。
从制定方案到手工模拟,从试验失败到联系厂家生产,蒋敏表示两三天的决赛凝聚了整个团队两三年的付出。在2011年、2012年先后申请了国家专利和日本PCT国际专利,“印制电路板微钻孔用吸热与润滑型铝基盖板”现已和企业签约,并批量生产投入到方正集团等公司的成品生产中。
层层叠叠的“失独者”调查推荐信、1200多份“大学生汉字书写习惯”调查问卷、数以万计的“让压预警智能锚杆监测系统”模拟试验……历时近七个月的“挑战杯”、一件满意的作品耗去了选手们大量精力。“无信号灯双层全互通式新型十字交叉路口设计“团队刘也在比赛前一天才完成了对作品的修改,将交叉路口的模型搬至现场。
踩着10厘米高跟鞋,讲解了一整天的曹冬妮是09级人文学院学生,回程路上,她脱下高跟鞋,靠在车窗玻璃上静静地听着音乐。当初和她一起调研的队友们大多工作去了。“我把这次‘挑战杯’作为大学的谢幕展示,我是个很有激情的人,所以希望可以善始善终”,曹冬妮握着参赛证说到,“这是结束,也是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