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袁老师,最近自杀的念头一直在我心里盘旋,我该怎么办?”4月15日早晨9时许,袁克俭的QQ头像抖动了起来。袁克俭一看到这条消息,立刻绷紧神经,用商量的口吻询问学生有没有空来心理咨询室一趟。这场面对面的交谈持续到下午3点,直到学生的情绪稳定下来,袁克俭才稍稍放心。
这样的突发状况,袁克俭已经习以为常,当她在办公室里的时候,她的时间大部分是交给学生的。学生有心理上的困惑,她就为之解惑。“等学生、和学生聊天”,是她一天工作的主线。作为学校心理咨询室的主任和任课老师,与学生进行心灵上的沟通,帮助学生驱走心灵上的阴霾,既是她的工作,也是她一直追求的梦想。
“我是孩子们的‘垃圾桶’”
1991年,袁克俭在学校附属医院任临床医师,每天为学生看病打针开药,她发现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生理都相对健康,但在心理方面却状态不佳。袁克俭希望自己能够给予学生更切实的帮助,于是她通过自学心理医学,在2007年5月拿到了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成为湖南省第一批二级心理咨询师。同年,在校党委的安排下,她被调到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工作。就这样,袁克俭凭着满腔热情,踏上了她为学生的护心之路。
每次为前来咨询的学生做心理辅导,袁克俭都会给学生一个安心的微笑,“借助心理这个平台,能让我与学生更亲密地接触,帮助他们渡过心理上的每一个关卡”。袁克俭与学生静静地坐在心理咨询室,耳畔回荡着舒缓的音乐,她像朋友一样注视着对方,倾听学生的烦恼,坦然的眼神里透露出一种拨动人心的力量。听完学生的倾诉,袁克俭便开始开导学生,涓涓细流般的言语沁进学生的心中,深呼吸,放松,学生原本还拧成一团的眉头渐渐平缓。
大多数的学生心理问题并不是很严重,袁克俭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之后,他们便豁然开朗,重拾阳光,但也有比较特殊的案例。有一个女生因恋爱问题,多次割腕自杀未遂,袁克俭前前后后近五个月的时间,都在陪着女生谈心沟通。治疗时间跨度很长,袁克俭有时候也会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但只要“看到孩子们,我就什么苦累都忘了,一心想着,我能为她做什么”,为了让女生得到更好的治疗,袁克俭又带着她找到长沙湘雅附二医院的精神专家商讨解决办法。在袁克俭像妈妈一般的呵护下,女生顺利走出恋爱阴影并如愿以偿考上了中南大学的研究生。现在袁克俭一想起她,脸上就会露出会心的笑容。
2007年至今,袁克俭每年都会为几百位学生做心理辅导。连续几年,袁克俭都是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接待心理咨询案例总数量的第一名。她打趣地把自己比喻为孩子们的“垃圾桶”。走在路上,她常常碰到学生亲切地叫她袁老师,虽然她很难记起每一位学生的名字,但听到学生的声音,熟悉之感也会涌上心头。
“谢谢同学们,你们来了!”
周末,当大多数老师结束一周工作,休息调整身心时,袁克俭却一如既往的忙碌。她不仅仅是心理咨询师,也是一位站在讲台上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每周六上午,她都要为200多个学生分两节授课,她的“大学生性健康教育”课是学校最受欢迎的选修课之一。她从来不依靠点到率来维持上课人数,她依靠的是自己上课时的魅力和与同学做朋友的真诚之心。“一百个人来,我也上课,一个人来,我仍会上课,至少你们来了不是吗?”袁克俭就是以这样的心态去上每一堂课,因此她的课堂上常常满座。
每次临近上课前,为了让自己更加轻松地与学生交流,袁克俭都会仔细地在电脑上反复修改自己的课件。由于已年近52岁,电脑操作对于袁克俭来说并不容易。虽然常常会脖子酸,眼睛胀,但她只要看到台下坐满了学生,她就充满了感激。去年冬天有一次上课,天气严寒,风声肆虐,袁克俭看到教室里仍坐满了学生,她便搓热自己的双手,走下讲台与每一位学生握手。“你好!”“你好!”老师与学生简单的对话回荡在教室里,虽是严冬,但每个人的心头都十分温暖。
现在正值心理健康月,袁克俭的工作越加繁忙起来。她常常会举办一些关于心理健康方面的讲座,引导大家认识心理健康,了解心理健康。在做讲座的时候,袁克俭总是以一句“谢谢同学们,你们来了”作为开场白,她时刻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学生。她觉得和学生在一起,她变得朝气蓬勃、心情愉快,这是学生们带给她的,她必须要有发自内心的感谢。
在袁克俭看来,大学生有独立意识,有批评判断能力,因此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共倾,是她和学生交流的原则。“大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会面临很多的绊脚石,如果他们需要别人帮忙,我愿意成为其中一个”,在她十年的教学生涯中,袁克俭秉持这样的信念,赢得了很多学生的喜欢。“袁老师,我是听过你选修课的学生”,袁克俭每每听到学生这样说,便会由衷的感到欣慰。
“我还在追梦的过程中”
面对在繁重的工作中,袁克俭也想过放弃,但责任心让她坚持了下来。心理咨询师、教师虽然这两个职业让袁克俭的生活很少有闲暇的时候,但她认为自己选择得很对。“帮助他人实现自我价值和自我成长,这是我一直追求的梦想”,她将她大部分的时间专注在那些充满青春活力的学生身上,她也变得年轻起来。
为了让自己追梦的过程更加充实,2011年底,袁克俭参与筹备湘潭心理学会的成立事项,学会成立后,她被推举为副会长,投身在更广阔的社会实践中。袁克俭曾受湘潭《身边》栏目邀请,为留守儿童做心理辅导,举办心理健康活动,如她自己所称,哪里有需要,她就出现在哪里。
女教职工到55岁就要退休,袁克俭再过三年也就成为了一名退休职工。“我会一直坚持下去,直到我不能在这个岗位上”,她想过自己退休以后的生活,如果学生需要她,她会继续工作,给学生提供帮助,如果学生不需要她,她会参与社会实践,将爱心散播在社会中。“我一直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虽然即将退出职业舞台,但我仍在坚持”,袁克俭的眼神中充满了坚定。
“我的人生很简单,我的工作很平凡,但对于我来说很有意义”,不管是心理咨询师、还是教师、还是社会工作者,袁克俭始终以一颗爱心和责任心书写着自己的梦想。大概是常常和学生相处的缘故,青春之花在她的脸上灿烂盛开,显得她依旧那么年轻,充满朝气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