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开始,校园里回归往日欣欣向荣的气象。经过50多天的治疗,2月25日,机电工程学院潘钧颂老师,婉拒了医院的休养劝阻后,带着正逐渐恢复的右手重新回到了她心爱的讲台。
“不能让学生在寒冷中等我”
2013年1月4日,一个普通不过的星期五,潘钧颂吃完晚饭后,她急匆匆往办公室赶,因为有一些学生来电话请她指导他们期终复习,解答专业课疑问。
这是湖南自1985年以来最冷的冬天,夜间气温降至零下三度,灰暗的路面结了层薄冰。潘钧颂一面走一面想着,“天这么冷,不能让我的学生在寒冷中等我,一定要赶在他们之前到达办公室。”就在这时候,她脚下突然一滑,重重地摔倒在路面上。
恰好两个学生路过,看到有老师摔倒了,赶紧来帮扶。“你们不要动我右手……”潘钧颂直感到右臂一阵钻心的疼痛,整个手臂完全动弹不得。学生扶起她后,她定了定神,继续前往办公室。当时的她觉得除了右手一动便疼之外,似乎并无大碍,而期末考试在即,学生的学习在她看来更加重要。
那天晚上,答疑持续到了晚上10点。学生们并不知道潘老师在前来补课的路上曾摔倒了,潘钧颂也没意识到自己这一摔意味着什么。
第二天恰逢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潘钧颂也是监考员。数九寒天,她7点就起床了,简短的洗漱与早餐后,她便按时到达考点。她家在南区,距北区的考点有半个小时路程,寒风夹杂着雪花铺面而来,尽管衣服厚实仍抵挡不了寒风的刺骨。她小心翼翼地走在路上,生怕像昨晚一样不小心摔倒。
监完考后,潘钧颂才在亲戚朋友的强行要求下去了医院做检查。诊断结果是:严重骨折错位,就算是治愈,也要半年以上的时间。
最放心不下的是学生和工作
三十年来,潘钧颂一直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这次受伤骨折,让她第一次“休息”。
住院期间已临近寒假,但潘钧颂还是放心不下自己的学生和手头的工作。考试结束了,厚厚一叠试卷要看,可是右手已完全动不了了。左手还在打着点滴,但潘钧颂还是尝试着用左手握住笔,慢慢地批改着试卷。院领导和同事前去医院探望,一进病房,只见病床上摆放着书籍和资料,一沓试卷摊开在前面,潘钧颂右手缠着绷带,左手正握着一支笔。同事们一见,心疼极了,赶紧把潘钧颂的“活儿”抢着干了。“想是想着看看试卷,不过同事都帮我给看了。期末安排的事情也多,出了这个事之后都推给人家了,给很多人造成了麻烦,真的。”潘钧颂说道。
有几个学生是由潘钧颂指导毕业设计。在病床上,潘钧颂一直没忘用电话和他们联系,在电话里布置任务,交代清楚要准备的相关事项。她想,千万不能因为自己住院耽误影响了学生的毕业设计。
图学部的老师承担着全校工科专业的基础课程——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A(B)。随着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多,图学部老师的教学任务也不断加重。面对繁重的教学任务,潘钧颂从没有落下,除了每学期讲授这门基础制图课,她还承担了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等专业基础课程。再加上每年指导的毕业设计,一年下来,她的教学工作量达到了近900个课时,相当于一般老师工作量的两倍。对于额外的工作,她也没有丝毫推脱。曾经有一位同事休产假,她便承担了同事的秘书职务,并完成得很好。
“在同事眼中,潘老师的教学是很优秀的。技术基础课教学任务很重,特别是机械制图、画法几何,学生多,作业也多,潘老师始终服从单位安排,没提任何要求。不管是教学还是其他工作,潘老师都非常积极主动。对于一个女老师,几十年真的太不容易。”机电学院党委书记尹喜云说道。
潘钧颂始终将“备好每一堂课,上好每一节课”作为自己的工作信条。不知多少个晚上,机电学院图学部办公室的灯光照常亮着,也不知道少个周末,办公室的门照旧开着。办公桌前是一个站了三十年讲台、坐了三十年办公桌的身影,她认为她的工作很平常,在学生看来却很动人。
一张张图纸上满是圈圈点点的红色笔迹,学生的毕业设计从选题开始,即便再细小的环节她都会与学生反复探讨,不少她指导过的学生毕业设计被评为院级优秀和校级优秀。2000年,她指导机电学院学生首次参加第二届“挑战杯”大赛,获得湖南省一等奖,次年又获得全国二等奖。她在教学上的不断进取也让她多次登上“教学优良榜”。
“她是我们的妈妈”
“她是我们眼中责任心最强、最有耐心的老师之一,和蔼的她给予我们母亲般的温柔,严格的她督促我们在学业上精益求精,她的脸庞虽不再年轻,但她的课堂却始终洋溢着青春的激情。”机电学院学生王强这样评价潘钧颂老师。其实很多学生都说,在外求学,潘老师让她们感受到了母亲的关心。
机电工程学院研究生刘曼是一个外地来的学生,得知潘老师受伤住院了,她急着去看望老师,她的语气里带着嗔怪:“老师您总是让我们照顾好自己,可是您更应该照顾好自己。”在她看来,潘老师就像母亲一般,对学生的生活细节处理得很周到,让学生感觉到很舒服、很自在,觉得自己有一种依靠。在班上的qq群里,同学们常常会聊到潘老师。今天是“潘老师人特别好”,明天又是“潘老师照顾我们,没空照顾自己孩子”,尽管这些私聊同学们都不会跟老师讲,但分享的却是感同身受的母爱温暖。
说起潘老师,刘曼流露出心疼,她甚至想“批评”一下潘老师:“潘老师对我们太好了,花在自己家里的时间却太少了。我们常说我们都这么大了,会管自己了,但潘老师还是总照顾着我们。”
就在潘钧颂摔倒受伤前,她还老给学生发短信,告诉他们下雪了要注意添衣,注意路滑,要照顾好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班级的qq群里,潘钧颂一到变天都会叮嘱学生们加衣,平时见面也都会询问学生吃饭了没有、作业有没有做完,有问题可以去办公室找她解答。有一年学生们大四即将毕业,需要打印CAD图纸。在外面排队都打印不到,学生们很着急。于潘钧颂便在办公室为大家打印。对于这件事,现在已在读研究生的张翰印象很深,“老师帮我们改图,帮我们打印,像一位母亲关心着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
在儿子三岁左右,潘钧颂丈夫便因车祸去世。这个家她一个人扛了过来。生活中,她与人为善,在自己并不富裕情况下,每年从家庭开支中准备一笔钱资助贫困生,十几年前,她的每月工资只有八九十元,一位同学刚毕业,生活计较困难,潘钧颂便给了他五十元,相当于自己半个月的工资。据不全统计,潘老师给与学生的物质经济资助超过万元,而自己则一直过着清贫又充实的生活。
也许,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在潘钧颂摔伤期间,她也感受到了来自她的孩子们的关心与祝愿。摔伤的第一时间,潘钧颂给儿子打了电话,电话那头,儿子明明的声音透露出焦急:“你先别动,等我过来!”住院期间,儿子也像个大人似的,给妈妈喂饭、洗脚、穿衣。原本只会煮煮饭的儿子现在也学会做菜了。潘钧颂出院后,有一天回到家里,桌上摆着做好的饭菜。儿子问:“妈妈,一回到家就有饭吃的感觉怎么样?”说到这里,潘钧颂满脸幸福。是的,爱的学生与她爱的学生太多,有时竟让人忘了她也是一位最最平凡的母亲。
住院期间,除了儿子明明,还有更多的孩子在期盼着她早日康复。对于学生们的看望以及充满关怀的电话与短信,潘钧颂同样感动,“看到学生们这么懂事,自己的付出也有回报,很感动。”
现在,潘钧颂的右手正在慢慢恢复,尽管还不能用力抬太高,但她已投入到自己的教学工作当中。图学部办公室的灯晚上又开始亮了,门也照旧周末开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