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赖庆林,湖南科技大学雕塑系08级学生……我现在,眼睛快看不见了,希望上天能让我重拾光明。”赖庆林站在自己的作品边,对着《潇湘晨报》的摄像机说道。
12月27日下午,《潇湘晨报》记者首席摄影记者殷建军、资深文字记者胡力丰来到我校,对我校学生赖庆林进行采访。赖庆林患有“视网膜色素变性”,他的视野现在不到正常人的百分之三,但他在努力用自己的坚持与开朗填补视野里百分之九十七的黑暗。在老师眼里,他是专业里综合能力最强的学生;在同学眼中,他更是多才多艺。他很可能失去最后一线光明,但他不愿放弃,他仍在向往着属于他的“奇迹”。
展厅内摆放着他的《尼克·胡哲》、《渴望》等多件作品和课堂习作。两位记者逐一细细观赏,并感叹不已。他们在《渴望》前站住了。这是一件还未完成的作品。雕塑架上,是一个仰着脸的孩子。雕塑嘴巴张开,眼睛却是空洞的。“这个做的是他自己。”殷建军说道。
赖庆林向记者介绍到,之所以做这个作品,是为了表现一个孩子对光明的一种渴望,而这个孩子就是他自己的形象。他说,失去光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那份心,失去那份期盼。
在满是泥土与各种雕塑习作的雕塑室里,记者开始对赖庆林的雕塑过程进行采访与拍摄。殷建军特地关掉室内灯光,只让一束光照在赖庆林身上,“我希望读者能够体会他是怎么看东西的。周围是一片黑暗,只有那么一小块,是光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