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国际志愿者日,我校志愿者用各种形式的活动让爱心热力随着久违的阳光持续升温。不少志愿团体将关注的眼光投向了一个共同群体——孩子们。孩子是最需要关爱与呵护的,尽管具体情况千差万别,但他们都应该得到同样的关心。志愿者爱心接力,让孩子们的冬天不孤单。
附校爱心支教进行时
11月30日下午,科大附小六(二)班的关伟老师将最后一节课交到了外国语学院的龚瑛与张秋玲的手中。她们俩经过层层考核,从百余名报名者中脱颖而出,成为28个附小支教志愿者的两员。
两位“老师”刚刚走上讲台,就遭遇了一点麻烦。面对教室里暂时的小混乱,龚瑛与张秋玲并不慌张,而是和孩子们玩起了中文猜成语的游戏,将孩子们的注意力拉回课堂。轻松愉悦的课堂让孩子们兴致满满。下课后,孩子们并未像往常一样一窝蜂冲出教室,而是跑向讲台留下两个姐姐的联系方式。
完成这次支教任务后,两位志愿者深有感触:孩子们虽然调皮,但却活泼可爱,有自己的主见,“有了这次的经验,下次支教,信心会更足,也会做的更好。”外国语学院志愿团的支教活动会持续一个月,配合支持附小的读书月活动。
星星的孩子 让我握紧你的手
12月2日清晨七时,朦胧的夜色还未完全消散,教育学院志愿团和木槿感恩教育社的志愿者们早早乘车赶到小西点幼儿园,准备参加关爱自闭症儿童的“蓝色行动”融合运动会。
“患有自闭症的孩子被叫做星星的孩子,他们就像天上的星星,各自在自己的星球里,一颗一颗地亮着。”志愿者向记者介绍道。自闭症儿童常常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这让志愿工作变得困难。志愿者们双膝着地,通过降低身高的方式让孩子们产生亲近感。刚开始,虽然志愿者们亲昵地围着孩子们,忙得团团转,但孩子们依然无动于衷。随着幼儿园老师的温柔劝导,孩子们渐渐与志愿者熟悉,向志愿者的大手伸出了自己的小手。志愿者李瑞娇激动地握着孩子们的小手,轻轻举到嘴边为他们呵气取暖。
看到其他正常的孩子可以独立入场,而自闭症孩子却需要家长陪同,志愿者们不禁感到些许酸楚。“仔细看他们的眼睛,你会发现那是一个多么难走进的世界。当我看到他们父母眼中满满的慈爱时,我意识到我今天来的意义。”活动尾声,志愿者们举起募捐箱,为孩子们争取治疗费用。
“我们系的蓝色丝带虽然带着淡淡忧郁,但同时也象征着希望。我们应该让孩子们少点忧郁,多点开心。”志愿者宋丽丽说道。
特殊学校阳光灿烂
12月4日,化学化工学院青年志愿团前往湘潭市特殊教育学校,为不能说话、倾听的孩子们送去温暖,点燃爱心之火。
志愿者们刚踏入校园,孩子们就兴奋起来。尽管嘴上呀呀咿咿发不出声,但他们仍不停地向大哥哥大姐姐们使劲挥手,脸上掩饰不住的热情与激动。志愿者们也高兴地挥手,用温暖的笑容回应那一张张单纯的笑脸。志愿者和孩子们一起玩起了跳绳、打羽毛球等活动,很快就与孩子们打成一片。孩子们积极的参与到各项活动中,校园里的欢笑声一直未停歇。志愿者还给孩子们分发了精心准备的小礼物,孩子们的脸上挂着欣喜。一位家长欣慰地说:“在这些哥哥姐姐们面前,我的孩子简直像变了个样。”
尽管无法用语言交谈,但志愿者们和孩子们却用心灵进行着无声的交流。尽管这群特殊的孩子某方面天生有缺陷,但他们灿烂纯真的笑容感染了每一位志愿者。“微笑是最好的沟通方式。”志愿者鲁国庆说。
记者:刘嘉雯 潘亭 刘泽坚 任可 曾淑茹 王佳敏 王昊
合稿:余帅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