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想:你独自行走在一个没有其他任何行人车辆、完全没必要担心出交通事故的十字路口,刚好红灯亮了,你是停下来等红灯变绿灯,还是观察情况后继续前行?
按照很多人的常规思维,遇到这种情况就是要学会变通,不用死死等待。久而久之,这也成为一种习惯,很多人会在自己认为合情合理的情况下违反规定。于是红绿灯也常常成为街头一道华而不实的装饰。像对待红绿灯一样,对于司空见惯的警示性标语,很多人也是“习以为常”随意违反。
作为一名大学生你是否会向不文明行为say“no”?文明礼仪你是否还在践行?教学区、生活区,大大小小的公众场合你“文明”了吗?
时间:2012年11月7日上午7时43分
地点:第九教学楼
人物:第九教学楼上课教师及学生、校风督察人员
情景一:“同学你好,教学楼严禁带早餐进入,请你吃完再进好吗?”校风督察值班员拦住了一位拿着早餐,脚步匆匆的同学。
科大声音:为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学校有关部门本学期特意针对教学环境问题下发文件通知、制定规章制度进行大力整顿。各学院也纷纷行动响应号召,安排校风督察员课间在教学楼前监督学生的不文明行为。除了禁止学生带早餐进教学楼外,他们也会制止同学们“穿拖鞋进教室”等不文明行为。
“天气开始转冷,很多人也懒惰了,来不及到食堂吃饭,就带着早餐来上课。”校风督察人员陈林说道,“但是,文明是不需要理由的。不带早餐,文明进教室,只要我们每个人早起几分钟就解决了。套用一句老话就是‘文明从小事做起’。”
情景二:“上课!”“起立!”“同学们好!”“老师好!”11月7日上午的第一节课上课铃一响,第九教学楼纷纷传来这样的问好声。
科大声音:现在的大学校园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文明礼仪有些淡化,见面的问好,离别的礼貌都已消失。为增进师生情感,让师生更融洽地把教学工作做好,从10月29日起,校团委组织发起的“行课前礼、尊师重教”活动在全校各班级全面展开。人文学院的罗艳群作为班长感叹道:“课前行礼是一种对老师的尊重,也是大学生应有的素质。我们要把这种文明礼仪保持下去。”但也有老师认为课前礼仪是一种形式,真正提高“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文明礼仪行为要靠每个同学从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做起。“‘课前行礼’是表达尊师的形式之一,而我的学生在课前课后都会很自然地有礼貌地向我问好,我觉得这就够了。”新闻学专业任课教师刘艳凤说。
时间:2012年11月12日下午12时43分
地点:南区美食广场
人物:食堂就餐学生、校学生联合会维护学生权益部工作人员、食堂工作人员
情景:维护学生权益部工作人员督促、提醒着一些忘记回收餐盘的同学。还时不时地提醒着同学们注意就餐中的一些不文明行为。
科大声音:用餐时间食堂拥挤不堪,许多同学因为找不到座位而头疼。自“文明就餐、自觉回收餐盘”活动发起后,这些现象也就缓解了不少,学生们文明就餐也已成为一种习惯。尽管多数同学一直践行着文明就餐,可是还是有部分同学偶尔“出轨”做出不文明行为。近年学校定期进行的“回收餐盘”活动,旨在提醒学生们时刻注意自己的不文明行为,将文明进行到底。维权部的执勤委员吴红蕊也说道:“文明就餐、自觉回收餐盘,这样的小小举动却能反映‘大文明’。提醒是为了以后的不提醒。”食堂工作人员戴丽君也竖起了大拇指高兴地谈到:“餐盘回收工作做的不错,但是我们的食堂卫生方面还要学生们配合好,创造一个干净卫生的就餐环境。”
时间:2012年11月10日上午10时15分
地点:第十教学楼附二前草坪、外国语楼前草坪
人物:志愿者、在草坪上休闲的学生
情景一:“同学,你好,麻烦你们到那边的石凳上好吗?请不要践踏草坪。”一名志愿者向躺在十教附二前草坪上的三名同学温馨提示。三名同学不屑于志愿者,有些生气的离开了。
科大声音:“草坪本来是美化环境、休闲的,为什么学校会禁止践踏?”有些学生不解地问。答案就在草坪上的一条条裸地上。外国语楼的后草坪、新田径场旁,三教学楼旁一条条裸地格外突出,原来一整片绿油油的草地,“走的人多了变成了路”。随之,类似“芳草青青,足下留情”的标语立在草坪前。但是效果也不甚明显仍是人来人往。“别人都走我也就走了,走的多了也就习惯了。”计算机学院的张梓明说道。为了还原青草悠悠的美景,针对草坪上的裸地区域学校成立“校风督察”队进行监督,志愿者也展开行动希望同学们能脚下留情。
情景二:“大家都把垃圾处理好,把该带的带着。”外国语楼前草坪上一名同学提醒着同伴。十多人一起在草坪上休闲后,带着属于自己的垃圾欢声笑语地离开了。
科大声音:入冬的科大校园还是一片绿,草坪也还很密。难得的好天气里很多同学都会躺在草坪上晒太阳聊天,可是“人欢喜草忧忧”。离开得匆忙,垫着的纸帕没来的及带走;玩得很高兴,忘记把吃过的零食袋放进一旁的垃圾桶里;聊得起劲,把瓜子皮撒了一地,“捡不起来,算了”。本来一片片密密的小草让人舒服惬意,可是还是没能躲过斑斑渍渍的侵扰。工作日里校风督察人员会进行监督,提醒同学们注意绿化带卫生。周末了没有监督员,很多同学自觉地监督自己的行为。11级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付秋月表示:“如果我们现在多注意,以后就会成为本能反应,我们也就无所谓谁监督谁了。”
文明,往往总会在不经意间流露。随着我校文明整治专项行动的展开,“文明”与“不文明”又开始一场斗争。“每个大学生都是文明的实践者、宣传者,都是主角,而不是观众。”校团委书记吴建军希望,学生们从各方面培养自己的文明素养,做一个高素质的合格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