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上午,我校科技协会举办了第五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互评会,加强参加“挑战杯”的160多支队伍的交流与沟通。天气转凉,互评会现场却热情不减。
160多支参赛团队被分为七组,分别在七个教室进行互评,各项目团队按序号用五分钟借助幻灯片介绍作品,之后自由讨论。选手们充满激情地讲解着自己的作品,虽然每个团队的科技作品各不相同,但是台下的其他参赛者却一直在专注倾听,积极讨论着作品的优点与不足,并给出参考意见,气氛非常热烈。来自能源学院的王顺业展示了“家用多功能环保煤炉”的设计原理和实验结果。“这个煤炉的煤灰是怎么处理的?”“这个设计是很好的,但是使用的能源还是煤,给国家的煤炭资源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大家纷纷议论开来。王顺业对各个问题一一做出了解答。
人文学院杨彩俊的作品是一份关于大学生汉字书写习惯笔顺的调查报告。她表示,经过这场互评会,她更明确了自己团队的优势,也在讨论中发现了作品在其他相关专业方面的欠缺,如对调查结果的整理和分析还有待加强。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的何世喜也表示,通过了解别人的作品能让自己也有所反思,有利于及时完善不足之处。
科协主席龚勋介绍到,“挑战杯”为大学生的科研活动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今年的参赛作品较去年而言,数量和质量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据悉,互评之后学生将对作品再次完善与修改,并正式提交评委会评,明年3月份将选出四十到五十份校级作品进行进一步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