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将至,暑假的精彩还留着余温。暑假,是大学生证明青春存在的方式,他们沿着各自的轨迹行走,追逐着不同的梦想。记者采访了一些大学生,将他们的暑假故事呈现出来,希望借此唤起你关于暑假、关于青春的的独家记忆。
笔尖下的奋斗影像
在与日俱增的就业压力下,文凭和证书成了大学生就职的“敲门砖”。不少大三学生为增加自己的“就业砝码”选择踏上考研路,暑假俨然成了他们充电学习的最佳时期。北区十教附一附二楼、南区各教学楼自习室里都有常驻于此的考研复习生,即使在夜里依然灯火通明。
潇湘学院土木系的曹治鹏是考研族的一员。教室里不停转动的风扇,堆积如山的教科书,笔尖上磨出的沙沙声音,是他暑假最熟悉的影像。每天除了在宿舍睡觉的几个小时,他其余的时间便是在考研教室和同学们一起奋斗着,看着别人努力学习,对他而言也是一种鼓励。
暑假学习的心情并不是一直都是波澜不惊,有时也会变得躁动不安,面对压力,曹治鹏会与朋友们聊聊天放松一下自己因为考研而紧绷的状态。
日子在宿舍、考研教室、附近小餐馆的三点一线中从白天变成了黑夜,考研前的最后一个暑假,如他一般的考研族在炎炎夏天用坚持浇灌着梦想,用汗水书写着他们的留守暑假。
趁着青春年少,实习正好
实习也成了不少大学生的暑期选择。媒体、企业、政府机关,或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之中,或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尽管大部分实习生报酬低甚至没有报酬,但是抱着学习和锻炼自我的心态,他们在酷暑下坚持着。
人文学院汉语言专业的沈剑奇,在放假前得到了去《光明日报》湖南站的实习机会。“在学校里我是一名校园记者,虽然不是新闻专业却一直怀揣着新闻梦,能够真正走出校园到媒体实习,获益匪浅”,他告诉记者。在实习期间,他还跟随我校阿弓镇爱心志愿服务团队进行全程的采访报道。40多天的实习经历,沈剑奇觉得这段短暂的时间却让他迅速地成长。
花自己的钱,走自己的路
能源学院的何松,在暑假里体验到了和以往不一样的生活。暑假的第一个月,他在一家副食批发店里打暑假工,工资不高,但是为了早已制定好的旅行计划,他也硬是坚持了下来。暑假的第二个月,带着自己打工辛苦赚来的钱,何松便背着自己的行李,先后踏上了去深圳、北京、上海的旅程。在那些一线的大城市里,他看到在地铁、高架桥、电视塔之间搭建起来的水泥森林,感受到了生活在大城市里的快节奏。花着自己的钱,何松感到很踏实,利用难得的假期和青春的精力,在各处走一走,充实而又愉悦。
像何松一样的学生还有很多,一部分大学生甚至把目标定的更为长远。暑假骑行去西藏也成了越来越多大学生的梦想。
与车为伍,与烈日为伴
驾校也迎来一大群在校学生。也许未来并不会成为有车族,但是驾驶已经慢慢成为了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于是,大学生趁着暑假,希望能够尽早拿到驾照。
人文学院的徐翔便利用了这个暑假去学习开车,他每天顶着烈日在训练场上练车,用来训练的车上并没有空调,因此他每次练完车都是大汗淋漓。一个暑假下来,他的皮肤已晒得黝黑。但面对这些,他并不觉得有多辛苦,“如果拿到驾照,找工作时就会比别人多一个筹码,所以要提前做好准备,而且现在油费不停上涨,等毕业后再进来学就要多好几百元了,还是早点学划算些”。徐翔的暑假在方向盘上转着结束了,但是练就了驾车的本领,阳光的炙烤也算值得。
简单“宅”一夏
近二十年来急速出现并成为社会固定一份子的“宅”一族,低调却稳固建筑了自己的蘑菇世界,做着温和胆怯却依旧聪敏的生物。而暑假,更是宅男宅女享受的最好时光。
来自商学院的倪鹏,整个暑假都在家里独立运行着自己的“小宇宙”。足不出户,他将“家庭煮男”和极客生活完美结合,不仅拥有了厨艺大增的成就感,而且电脑水平还提升了不少。“宅式”暑假也许少了和朋友聚会的狂欢,少了到处游玩的刺激,少了大汗淋漓的畅快,但那种关门闭户的仪式,沉浸嗜好的欢乐,却有着独特的味道。或许要成为自己世界的王,多多少少都得有点放弃眼前世界的勇气吧。倪鹏的暑假淡得如白开水一样,却又自得其乐。
暑期刚开始时,觉得它很长,可是就那么按照自己的方式过着,开学也便近了。不管你是如何度过这既长又短的两个月,暑假定是属于你我在每个夏天最深刻的独家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