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首页>综合新闻

[科大聚焦]谁在替你的未来主笔?

作者:文\杨倩雯 徐雪亮 于晓露 韦芳芳 来源:大学生通讯社 日期:2012-04-25 浏览:56

  4月13日清晨,“新鲜出炉”的《人文学院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决赛获奖名单》,悄然张贴在人文学院公告栏上。过路的同学习惯性地向公告栏张望,停下来,看着这份名单,笑笑,向前走。
    
  四月,科大樱花盛开的季节,理想也在发芽——不仅人文学院,各学院的职业规划大赛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全校11级及部分10级学生摩拳擦掌,在心里为自己的未来职业设计描绘着蓝图。
   
  可是同学们,先别急着动笔,作为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问题——“我想做什么?”你真的了解吗?你的职业选定是谁在主笔呢?看看这三类同学,他们是否恰似你呢?


镜头一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我没什么宏图大志,只想当一名教师,一名好教师。教书育人便是我最大的成就!” 生在教师家庭,喜欢批改学生作业,享受给孩子上课,坚持报考师范专业,10级汉语言文学专业黄媛,从未有一天动摇那站在讲台上的梦想。她坚持“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事”,学习的时候从不含糊不含糊,为了教师的梦想,一直努力着。

镜头二
  “我的专业是父母选的、未来职业父母也早想好了。”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的吴尧相信依父母丰富的人生经验,肯定会为自己做最好的规划。学习通信工程的他,之前对通信工程并不了解,只因父母希望他选此专业,毕业后好以这对口专业到移动公司从事通信技术研究设计、开发应用的工作。“虽然我也曾想过要与同学合作创业,可是没有经验和资本,创业太难了!现在我觉得父母帮我选的这条路挺好的,眼下工作难找,学好对口专业进移动公司起码能保证不为生活发愁。”吴尧对记者记者说。

镜头三 
  土木工程学院的刘银良一边翻阅自己之前做的规划书,一边遗憾地摇了摇头:“其实我也挺想认真做的,却总是没有时间,只好如例行公事般草草地完成任务。现在想来,还真的很遗憾!”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每天忙忙碌碌,却感受不到内心的喜悦。做了很多事却无一件令自己满意,更不知道未来该何去何从。刘银良很多时候都陷入在这样一种迷茫的情绪里。



  面对职业规划,三份不同答卷呈现在我们面前。对于这三类同学,人文学院退休教授曹铁根教授自有见解。他告诉记者,人的确需要理想,不过得在自己的实际条件、知识素养和技能下做出决定。做职业规划亦同,不是越伟大越光鲜的职业才算是好的职业规划,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的规划就是最好的。

  与父母在职业规划上有冲突怎么办呢?其实,每个父母都是爱孩子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有出息。他们为孩子做职业规划时会依照自己的人生阅历,更多地考虑到社会情况。当然,很多人反对父母的规划是正常的,因为两代人之间有一些思想上的偏差,人生观价值观大有不同。当与父母职业观念上冲突时,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把自己的素质跟技能练好,做出成绩时父母自会赞同你的选择。 

  “至于迷茫,问问自己是真的迷茫吗?”曹铁根反问记者。有的人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做什么,其实是因为他不想给自己加压。没有人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而是想不想的问题。不管做什么职业都是为了我们自己的幸福,踏踏实实地吃点苦便会享受到甜。

  你的未来谁在主笔?你的职业规划是否纠结?你是否既想要拥有优渥的报酬又想做自己喜欢的事?哈佛女校长福思特在毕业典礼上曾论及职业选择和幸福寻找:“你不试试就永远都不会知道。但如果你不试着去做自己热爱的事情,不管是玩泥巴还是生物还是金融,如果连你自己都不去追求你认为最有价值的事,你终将后悔。人生路漫漫,你总有时间去给自己留‘路’,但可别一开始就走‘后路’”。
    
  未来永远把我在我们自己手中,未来的选择,职业的选择,就像命运一样,即使外界有所影响,但做决定的终将是我们自己。不管是安分的走一条稳妥的路亦或是不顾风险坚持创业,只要记住主角是我们自己以及努力去追不去后悔便是。就像央视记者张泉灵曾在2010年北大毕业典礼上告诫毕业生:“成功不等于名和利的相加,它是你内心的一个目标,在实现的过程中你会无怨无悔,并且无比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