艳阳高照难比“红色”光辉,革命精神永记心间。为加强党支部之间的交流和学习,我校宣传统战党支部与人文学院新闻学第一党支部继去年座谈会之后,再次结对共建。4月22日,两个党支部全体党员先后探访了“革命先烈”杨开慧故居与任弼时故居。
第一站到达湖南长沙县板仓——优秀共产党员“骄杨”杨开慧的故居。走进悬挂“板仓”二字横匾的正门,展现在大家眼前的便是上世纪30年代的故居概况。土砖木结构的住房、堂屋、天井、厨房等等,老师与学生党员依次参观着故居,寻找着革命先烈在此留下的“印记”。据了解,毛泽东主席曾三次到板仓进行调查,并就在此处的伙房召开了农民座谈会。
随后,大家前往了“杨开慧纪念馆”,共同深入学习了杨开慧生平与革命事迹,并了解“骄杨之子”毛岸英、毛岸青与“杨父”杨昌济生平事迹。
离开板仓,大家又一同赶往汨罗,参观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任弼时故居”。在革命先烈任弼时庄严的雕塑前,两个党支部所有党员进行了集体党员宣誓,学习党的精神。
走进纪念馆,还原后的任弼时办公室、牢房、刑具、各种用品等等,展现给了大家一段革命时期的艰苦历程,以及革命先烈为党为人民誓死不屈的高尚精神。经过一段长长的“连廊”之后,大家来到了任弼时故居,一座江南典型清式民居砖木结构的建筑。“浩气长存”的大匾高高悬挂在正堂屋上,走进里屋,“劳身苦体,砥节砺行”的两块长匾挂在两根柱上,叩击大家的心灵。
参观完故居,10级新闻班的预备党员彭涛深有感触,“此次红色之行,让我们学生党员更深入地了解了革命先烈的事迹与革命工作生活环境,”他尤其对历史文物感兴趣,“历史文物都很有纪念意义与历史意义”,“我们应该学会用革命的乐观主义心态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