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我校第五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俗称“小挑”)公开答辩会在九教413和415两个教室举行。这一届的“小挑”有一个特点——公开。
下午两点,教室和走廊就挤满了人。那些身着正装,4人一组围在一起的就是参赛的队员们,他们在做会前最后的准备,怎样进场,按什么顺序进场,什么时候鞠躬结束都是他们在认真讨论的问题。那些坐在台下,左右议论的都是观众,他们对答辩会充满着期待。他们有的是来学习经验准备明年奋战的挑战者,有的怀着对“小挑”的无限好奇,只为一睹其风姿。
数学学院的永逸楼顶资源开发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团队四人从去年下学期就为挑战杯做准备。他们的创意来源于生活。“许多的楼房做得很气魄,但是楼顶却布置得很简单,我们想把楼顶资源利用起来,让它发挥更大的作用”公司CEO黄伟说道。
10级生科院的熊幸看完答辩会就按捺不住对挑战杯的向往之情,与坐在身旁的伙伴讨论是否自己也可以参加挑战杯,可以做什么项目。
“小挑”答辩从闭门到公开,让更多的学生看到“挑战”、 “创新”和“创业” 的无限魅力。副校长刘友金在答辩会开始就告诉台下的同学要认真听评委的提问,让那些即将踏上“挑战”之路的学生熟悉评委的提问方式与答辩环境,真可谓用心良苦。
在这样一个汇集着全校最有创新精神,最有实干精神的大学生的地方,我看到的是无限的青春活力与跳动的科技之花。“挑战”的最大魅力在于在追求道路上付出与收支间的平衡。正如刘校长所说“我们支持并欢迎学生们通过创意来创业,挑战的过程本身就是学习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