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首页>综合新闻

暑假,他们在火炉边追赶梦想

作者:文\王鑫 陈阳 来源:大学生通讯社 日期:2011-08-26 浏览:22

 

  又是一年开学日,我校学生们会怎么安排和设计自己的假期生活呢?记者走访了一些学子,从他们的回答中得到了答案。

 

  校卫队军训团:这是我们的责任

 

  物理学院的吴克江是名老队员,他每天早上6点起床,7点开始值班。穿着整洁的制服,带着警棍,拿着对讲机,一脸严肃,巡逻在家属区或者学生宿舍。家属区的车库,楼下停靠的车辆,宿舍区的门窗,自行车棚,寝室用电等都是他重点注意的对象。每周三早上六点是校卫队训练的时间,长跑,擒拿拳是必修项目。不值班的时候,他就吹吹长笛,《壮志雄心》的曲调在空荡的宿舍楼飘荡,或者打开书本,温习功课。有时间,他就向新队员传授经验,叮嘱他们别呆在太阳下太久,要及时喝水。吴克江的家在云南曲靖,一个山水环绕的地方。“不是不想回家,而是校园的防卫治安需要每个队员尽职尽责”他轻轻地说。

 

  在军训团123名队员中,有12名女生。人文学院的向洁是其中一个。从8月15日起,军训团开始集训。上午5点30起床,6点集合,然后是5、6公里的长跑。“女生动作柔弱,压力都很大”向洁说。刚开始,她也没信心,担心自己不能带好一个排,“作为一名教官,把新生带坏了怎么办?”经过艰苦的训练,以及与队友的交流,她的状态越来越好。“我口令喊得不错,但动作还要继续加油”她笑着说。

 

  竞赛:并肩作战,我们是NO.

 

  商学院的孔绘永远都不会忘记这个暑假。8月6日、7日他和5名队友一起,在北京击败了其他高校的强队,夺得了第七届全国大学生“用友杯”沙盘模拟经营大赛全国总决赛A区冠军。而在这之前的近一个月的时间里,他和队友一起,把宿舍搬进了实验室,每天从早上8点开始训练,一直到深夜2点才休息。“不知不觉,意犹未尽,十分酣畅”这是孔绘对一天训练的描述。他迷上了这个比赛,“天天想着它,完全就沉下去了”。

 

  训练强度大,时间紧。对新软件的熟悉掌握就花费了孔绘和队友好几天的工夫。他们一边摸索一边设计比赛“工具”(计算辅助工具)。为了了解整个比赛的每个细节,孔绘和队员都是“单兵训练”,即一个人负责六个人的工作,使每个人的各项模拟经营能力都得到最大程度提升。训练时也遇到过瓶颈以致情绪低落,这时他会在每晚的交流会上找队友们排遣,或者一起去游泳,让短暂的清凉缓解数日积累的压力。孔绘说:“我们一直用以冠军的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在两天的比赛里,孔绘和队友们精诚合作,最大限度发挥团队优势,奋力拼搏为科大夺得了全国冠军的荣誉。在得知队伍获胜后,他着实高兴了一把,昔日的劲敌也来祝贺,“很轻松,很快乐”他笑着说。

 

  经过这次比赛,孔绘学到了很多,团队的力量,勤奋的品质,良好的心态,还有王者般的自信。

 

   志愿行动:有孩子笑声的地方最快乐

 

  山区的条件不好,没厕所,没洗澡间。晚上回家自己烧柴做饭。当地没有学校,他们只能露天上课。正是收割季节,为了能让家长同意孩子出来学习,他和同伴挨家挨户拜访,给家长做工作。

 

  数天的学习生活让志愿者和孩子们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临别时,孩子们含着泪围在门口,拿出家里的红丝带,给他们系上,那一刻吴立强也忍不住哭了。“我们不是救世主,我们没能带去什么,他们反而给了我们很多”。

 

  另类旅行:因为年轻,所以闯天下

 

   一放假,唐伟就和伙伴一起,开始他们一个多月的背包旅行。从湖南开始,途经湖北、陕西、青海、甘肃、西藏、贵州、云南、广西八省,总共花了1200多元。搭顺风车,睡帐篷,到公路收费站蹭水喝,一路前行,不走回头路。几百里的无人区,6个小时都没车的公路,以及海拔5000米所带来的高原反应,也让这个身体健硕的男孩尝了苦头。但是,当到达他一直向往的西藏后,芒康、德钦、林芝,洁白的雪山,淳朴的人家,特别是那份自由自在的感觉都让他感到无比快乐。

  唐伟的旅行没有固定的计划,只粗糙地规定了线路。“想摆脱现实的束缚,去体验流浪的感觉”他解释道。其实,唐伟一直是个爱旅行的人,“出去玩的经验很丰富”,旅行不仅让他享受到了抵达目的地的成就感和喜悦,而且还让他学到了很多知识。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他对自己的期许。

 

  课题:求知之路,有我的脚印

 

  建筑学院的赵胜男暑假随队到四川灾区做课题。他们此行的目的在于为当地防灾减灾能力做建设,灾害监测(沟道和水文监测)和社会调查。在之前,她和队友9人手工制作了地震、山洪、泥石流、滑坡知识宣传手册,共50份。赵胜男负责团队的宣传工作和水文监测。由于当地没有网络,她只能用手机把队员们写的心得,日志,还有新闻传给学校里的同学。灾区的环境艰苦,“学长们扛着40多斤的仪器,上山就要一个多小时”她说。她和队友们整日穿梭在被泥石流冲刷出的200多米宽的巨大沟道里,其中的巨石有房屋那般大。

 

  8月21日,赵胜男平生第一次见到了泥石流,“像洪水一样,石头撞击的声音如同雷鸣一般,河从这边移到了另一边,沟道下切了三米左右”。赵胜男和队友每天要埋水箱,测量河里的含沙量,利用水准仪对河流断面进行检测,饿了就吃干脆面,熟土豆,渴了就喝沟里的溪水。山区的天气很凉很湿,赵胜男和队友们都染了风寒,“防暑的药没动,感冒药全部都吃完了”她笑着说。

  

  村里的人在赵胜男和队友的劝告下,不再到危险的沟道里拾柴,村人还希望他们能开讲座。队友们的帮助让赵胜男觉得很贴心很感动,“那些重活,学长们都揽着自己干,不让我们女生帮忙”。从四川回来,队友们送给了她许多自己收集的石头。说到这,赵胜男的眼里流露出的,除了感动还有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