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新疆啊,骑着毛驴去见毛爷爷的故事广为流传……”古米娜说。3月5日,我校新疆少数民族预科班从韶山到花明楼,从毛泽东到刘少奇,感受了一次特别的“红色之旅”。
想和亲人一起来分享
刚下车,同学们就直奔毛泽东广场,瞻仰铜像。铜像两旁的迎客松,在春雨的洗礼下青翠欲滴,苍翠松树映衬下的毛泽东铜像,越发高大伟俊。
环绕铜像行走,哈萨克族的沙亚面容庄重:“雨雾朦胧的广场显得庄严肃穆,缅怀仪式是次要的,心存尊敬和感激才最重要。”
“我从小就听《红星闪闪》长大的,爷爷和爸爸也经常说起毛主席的故事,他们对毛主席都充满了感激之情。”伊孜丁兴奋地告诉记者,好想打电话回家跟家里人一起分享在韶山看到的一草一木,分享心中的触动和收获。
在遗物馆,同学们纷纷拍照留念。艾力夏提动情了:“我要把照片带回去给爸爸妈妈看看,都是伟人使用过的东西啊。”
用心来亲近伟人
“我仿佛能感受到那个艰苦的年代”祁瑞妮对记者说,她心中满是敬仰之情。
看到邓小平对毛泽东的评论“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同学们纷纷陷入深思。面对毛泽东一件穿了23年、布满73个补丁的睡衣,艾孜再木感慨道:“主席这么节俭,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博学多思,孜孜不倦;亲情如歌,友谊似海;雅情逸趣,坦荡襟怀……”在花明楼,新疆学子告诉记者,这不仅是对刘少奇名字的铭记,也是他思想的镌刻和品格的彰显。
用心来亲近伟人,同学们阅尽人间“春色”。
伟人魅力历久弥香
在幽静、典雅的刘少奇故居,当同学们看到“在大海中永生”(刘少奇骨灰撒向大海)的片段时,顿时一片肃静,目光追随镜头。大家满怀感情地说:“就像恩格斯一样,他的骨灰随着五大洋的波浪,飘往全世界!”
登上花明楼,一片烟雨迷蒙之景尽收眼底。小溪蜿蜒,亭台秀丽,树木葱茏。甫日代司说:“通过参观故里,我发现伟人的魅力历久弥香,它继续激励着我们。在这里,我了解了可亲可敬的刘少奇,了解了宁静的花明楼。”
“我们的生活亚克西……”听着欢乐的歌曲,同学们踏上了红色之旅的归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