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15日拉开大幕,我校3333名考生走进考场。全校111个考场均设置屏蔽仪、安检仪,各考场全程视屏监控,校领导奔赴各考场巡视,多项措施确保2011研究生入学考试顺利进行。
热度不减 近几年参考人数递增已是定论
据研究生学院招生工作办公室相关工作人员透露,今年我校报名参加2011年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人数由2010年的2888人增长至3333人。而全国各高校报名总人数达151万,较去年增长10万之多,我校增长率略低于全国平均增长比率。不过依据往年数据看,近几年参考人数逐年上升已是定论。
有关专家普遍预计,2011年全国研究生招生人数总量不会有大的调整。这预示着在报名人数增长的基础上,录取比例将会将会低于去年的3:1,这对于考生来说无疑是个挑战。
在专业选择上,我校多数考生将目标锁定金融、管理类,多数考生报考本专业。众多跨专业报考的考生另辟蹊径,选择不要求考高数的专业,因此,诸如媒介管理、文学等偏文科类的专业成了新兴的宠儿。
统一部署 多项措施力求零舞弊
2011年的研究生入学考试考纪考风一如往年。我校严格按照教育部要求,通过统一部署、精心安排,多部门、多单位联动,力求研究生入学考试零舞弊现象。
常规设备屏蔽仪的设置让我校各考场成为了“信息死角”,记者在北区外国语学院拨打南区一教附近同学的电话,发现电话还未接通就已挂断,“刚开始我还以为是我手机坏了,后来才发现是考场屏蔽信号的效果。”人文学院一位留校的同学说道。如此先进的屏蔽手段连电话都打不通,更不用说发送信息了。
除此之外,我校对考生进入考场进行严格“考试安全检查”。严禁携带手机、耳麦、电子词典、MP3、MP4等电子设备,防止作弊设备带入考场。
巡视是杜绝舞弊的重要环节。2011年研究生入学考试引起了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校领导携同各学院党委书记及研究生学院相关负责人奔赴各考场进行巡视。据相关负责人透露,对作弊的在校生予以直至开除学籍的处分;对作弊的在职考生由考生所在单位视情节予以党纪政纪处分;对于违法者,移交司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
声音:不宜单纯把考研作为就业“避风港”
就业形式严峻,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选择考取研究生逃避就业窘境,据有关媒体报道,并非所有的读研者都是从职业发展的长远动机而读研的,过半的本科毕业生出于希望去更好的大学甚至是因为就业困难、“随大流”等动机而读研。这种现象被称为“曲线就业”。
考研目的不一,社会上出现了“研究生含金分量不高”的声音,在某网站报道的评论中,支持此意见的网友多达2000余名,高居评论榜第一。对此,有关专家提醒参加考研的学生,要想清楚自己为什么考研,不要盲目考研、无意识考研、甚至用高成本换取硕士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