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待中日关系,他说,没有正确的历史认知就没资格教日语。
对待中国学生,他说,闯是年轻人的特权,只要是自己相信的,就要去闯。
他是一个生活在科大的日语外教。在日本,他曾累计捐助140余万日元(约12万人民币)无偿资助10余名中国留学生;在科大,他用自己的工资设立“福山杯奖学金”,奖励学习刻苦的日语班的学生。
他,就是福山,第一个前来科大任教的日语老师。他希望在科大通过一场公开演讲向所有人坦诚自己的心声,申明自己对待中日关系的态度:日本,不能忘记历史。
结缘中国
曾涉足凤凰、杭州、西安等地 资助的留学生中有一名是湘潭人
福山先生来自日本九州福冈,在来科大任教之前,他便数次前来中国旅游,其中包括旅游名城凤凰、杭州、西安、广州等地。
此前福山在日本在一家工会组织工作,他比一般人更具人文关怀。据介绍,中国留学生在日本的生活相当艰难,办理手续、贷款等一系列工作都需要担保人。在工会工作期间,福山曾无偿为10余名留学生担当保证人,其中包括他根本就不认识的“朋友的朋友”。“如果没有充分的资金支持,留学相当困难。”福山说,许多中国留学生在资金上也遇到了困难,为让他们顺利地完成学业,福山无偿资助了中国留学生140余万日元,这其中,就有一名来自湘潭的留学生。
在工会退休之后,福山选择了来中国任教。通过曾经资助过的学生的家长,福山与科大取得了联系。踏入科大土地的那一刻,福山回忆道:“与其说心怀不安,不如说更期待与自己的学生见面。”十余年与中国学生建立的情感,注定了他的一生与中国结下不解之缘。
学生亦是朋友
每一秒钟都是课堂 用工资创立奖学金
对福山老师的采访地点在对外联络处办公室,跟随而至的除了另一位日语教师,还有两名日语系大三的学生。刚见面时,福山便示意学生充当翻译。这就是福山的教学观念:尽一切可能为学生提供说日语的机会,每一秒钟都是课堂。
11月30日是福山已故8年的妻子的祭日,回忆起刚来中国任教那一年,福山说:“2008年11月30日,我的一个学生很偶然在那一天送我一条围巾,当时学生并不知道这天对我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寒冷冬夜里送来的那条围巾,让我内心很温暖很激动。就在那天我下定决心,我一定要陪这批中国学生毕业,一定得认真教好他们。”
在教学方面,福山对待工作异常认真,但却不失幽默与风趣。中文里的“学习”用日语来说就是“勉强”。因此,福山每次说到这组词汇时,就在前面加一个“快乐地”,连读就是“快乐地勉强”,诸如此类的创新教学方法常常让同学们捧腹大笑。
为鼓励学生更好地学习日语,福山用自己的工资创立了“福山杯奖学金”。创立两年以来,4名科大学子获得了该奖学金的奖励。此外,由于众多学生缺乏基础,除开课堂教学,课外福山还需要补充大量的单词和与日本相关的生活常识,学生出错时他不厌其烦地一一纠正,在学生眼里,他不仅是老师,更像朋友。他经常邀请学生去家里做客,与学生一起吃饭、逛街,一起看电影。福山从不放过能为学生创造学习的机会,他说:“我的职责只有一个,就是把地道的日语教给学生。”
有人称呼其为“鬼子”
福山坦言:作为日本人需承担责任 不学正确的历史就无法创造未来
作为生活在中国的日本人,有时也会面临这样的窘况:走在大马路上就会有人朝你竖中指,骂“鬼子”。福山说在科大也遇见过一次这样的情况,不过对方说完之后便马上道歉。此种情况福山不止遇到一次,前往凤凰旅游时,一个店面门前写着“日本人禁止入内”。每当遇到这样的情况福山的心情便极为复杂。
福山也是战后一代,不过他说他比一般人更清楚历史。“八年的抗日战争给中国造成了很大创伤,作为日本人理应反思自我。但在当今日本能够有所反思的人确实不多,大多数人都被所谓的教材而蒙蔽,很多人对那段历史没有正确的认知。日本人应该学习真正的历史,不学历史,就无法创造未来。”
“如果在中国,在日本,不论在什么地方发生了反日游行,我一定会参加。”福山甚是坚定自己对待中日关系的这一立场。谈及钓鱼岛(日本称尖阁列岛)的归属问题,福山说:“无论从中国还是日本的史料上看,钓鱼岛都是属于中国的,日本京都大学名誉教授井上清先生所撰写的《尖阁列岛》也详细阐述了这一观点。”
对于日本人来中国任教,福山说,“很多人认为教师只要教学就行,不要学历史。可是,我认为不懂历史就没资格教日语,教学不单单是语言的交流,更是文化的传递,文化应该忠诚于历史。”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他真实的想法,福山希望可以在科大进行一场公开演讲,向所有人坦诚自己的心声,申明自己对待中日关系的态度:日本,不能忘记历史。
采访最后,记者问道:“假如有一天不得不离开中国,想对学生以及科大说的最后一句话分别是什么?”福山老师变得凝重起来,或许他已经爱上了这个地方,未曾想过离开。许久,福山老师说道:“闯是年轻人的特权,希望学生们无所畏惧,只要是自己相信的就要勇敢地去闯。希望学校能更合理地调配日语系课程,学生们都能得到更好的学习环境。”
原来,这个忠于历史的日本人,最放不下的,还是他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