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首页>综合新闻

离运动会最近又最远的那群人

——记校运会各个学院服务点的同学们

作者:文\ 张武惠 彭琴 张文 厉耀华 图\ 来源:大学生通讯社 日期:2010-10-30 浏览:66

他们就站在比赛场外面,但他们没看过一次比赛;他们不是不喜欢观看比赛,而是为了更多人顺利的参加、观看比赛……离田径场最近的地方,一个个身处背阳处风口上,正默默坚守着自己的那一份职责和爱心,他们就是各学院服务点的同学们。

 

“我们学院体育部的男生4点钟(凌晨)就过来北校布置服务点现场。”能源学院服务点负责人魏小龙介绍说。能源学院的服务点分工明确,共分三个小组,物品保管组、检录处、钉鞋发放处,且每一小组都必须保证有一个副部以上的干事和两个委员值班,各小组各司其职,高效的为运动员们提供服务。

 

 

外国语学院服务站点,记者发现两个女生一直紧缩着身子在值班。清瘦的2010级新疆预科班周阿迪便是其中一个,忙了一早上还没吃饭,布置好场地后便一直在服务点坐着,场内喧嚣的呐喊声似乎没有引起她任何的兴趣,问及她是否想看看精彩的开幕式时,她平淡地说:“想进去看,但是因为工作,不能进去。”另一位同学竟脱口而出:“没关系,在网上也可以看到”。

 

 

人文学院体育部副部长杨康在早上6点40到达服务点后,还没有看过热闹的田径场的节目。此次人文学院服务点采取的是以“全程服务,跟踪到底”为宗旨,一对一的结对服务方式。每一位运动员安排一个专门的人服务,内容包括赛前通知,保管衣物、贴符号等,同时服务人员还需保证掌握一些基本的急救方法,能够处理基本的意外事情。“我知道场内很温暖,但是里面的温暖是我们这些局外人用我们平凡的工作提供的,所以我们虽然没有晒到太阳,但是我们心中的太阳支撑着我们。”采访过程中,一位学弟突然凑过来问他要不要帮他买早餐,他随口说了声,“不吃了,早上还有很多赛事,中午再吃。”。

 

 

在姗姗来迟的3000米长跑中,服务点的同学们派专人到赛场内服务:加油、陪跑、终点站迎接运动员。没有“标号”的“运动员,他们一双双扶住冲过终点的运动员的手,构成了运动场上另一道美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