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首页>综合新闻

我校校园记者探营长沙晚报

作者:文\杨倩雯 曹冬妮 图\唐亚慧 余志雄 来源:大学生通讯社 日期:2010-09-24 浏览:18

 

 

校园记者在老报纸橱窗前“取经”

 

 

校园记者们争先恐后地触摸古老的铅字架

 

 

《长沙晚报》印刷厂内,巨大的印刷机让校园记者们大饱眼福

 

 

夜班值班中心记者向校园记者介绍编辑流程

 

 

长沙晚报理论评论部主任、资深评论员何旭为校园记者们上了生动一课

 

 

手持获赠的《你说话吧》一书,跟前辈合影,校园记者们乐开了花

 

  9月24日上午,来自湖南科技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四所高校的校园记者齐聚《长沙晚报》报业集团,举行《长沙晚报》校园记者交流见面会,我校大学生通讯社校园记者也应邀参加。

 

回味长晚历史,饱览长晚发展壮丽画卷

 

  从集团成立,到艰苦创业,到稳步发展,再到争创一流。校园记者们参观着报史陈列馆的每一扇展览橱窗,仿佛一同走过了《长沙晚报》走过的50年难忘岁月。从团队建设,到领导关怀,再到对外交流和报业风采,记者们通过一组组珍贵的历史浮雕,一段段生动清晰的文字,从各个方面领略了长沙晚报的勃勃英姿。

 

  在古老的铅字架前,大家 “争先恐后”地触摸这使报纸印刷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的伟大发明。报史馆里陈列的50年代德国"绿莱佛莱"、80年代日本"理光"相机也吸引了记者们的眼球。“原来几代报人正是用这些老相机定格了历史瞬间,记录了时代巨变啊!”大学生通讯社记者陈传莲在观看古董相机时感叹道。

 

真情“读”晚报

 

  “快编快拼快出样,环环时间都要强” ,在夜班编辑中心,我校校园记者“零距离”参观和体验了报纸的整个采编出版流程。

 

  记者们手握着纸和笔,怀揣着一份求知的好奇与探究的心情,在编辑室学习“取经”。“这里是我们的采编部。”编辑中心罗敏热情地向大家介绍。记者们立刻发出一声声赞叹,“原来这里就是记者工作的地方啊”。罗敏首先向校园记者们介绍了班编辑中心的内部概况、人员安排以及平时的工作流程。随后又简单地演示了责编和美编的工作流程。

 

  校园记者们立刻显露出“记者”的敏感性,纷纷围绕在夜班编辑中心工作人员的周围,不停地发问记录,似乎有满肚子的问题。“原来责任编辑的工作这么复杂,我之前一点都不了解。”“每天看到的报纸原来是这样做出来的呀。”记者们受益匪浅。工作人员耐心地演示和讲解,在一片融洽的氛围里,记者们脑海中的疑问一一被化解。听完介绍后,校园记者们并不“罢休”,亲自上阵,大显身手。

 

  对报社出版流程有了基本的了解后,校园记者们又参加了印务中心,相关负责人向校园记者介绍了印务中心的机器设备。大家也有幸目睹了机器运行的全过程看着一份份报纸就这样横空出世,大家个个目瞪口呆。

 

观点时代,公民如何“发声”

 

  “观点时代,公民如何发声?”长沙晚报理论评论部主任、资深评论员何旭从“观点新闻与新闻的公正客观”、“公民社会与公民参与的言论表达”、“新媒体出现带来的泥沙和希望”三个方面诠释了公民写作的意义,为校园记者上了一堂生动的课。

 

  “文章开头难就是因为文章的角度很难拿捏,所以我们要明白写一篇评论或消息是站在哪一个角度说话,选准情感的表达。”何旭在谈到观点新闻的立场时告诫同学们。他现场赠予每一位校园记者由《长沙晚报》“你说话吧”栏目组主编、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你说话吧》一书,并鼓励在场的校园记者培养对新闻事业的热情与激情,要有所学,有所得,在积累专业知识的同时,学以致用,努力成为一名专业的新闻工作者。交流会上,大家踊跃提问,气氛热烈。

 

  据了解,长沙晚报校园记者站于2010年3月21日正式落户我校,是继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大学之后,“长沙晚报大学生成才计划”的第四站,同时也是该报目前在湘潭地区高校设立的唯一一个记者站。此次参观长晚之行活动的举行,使校园记者开阔了视野,更直观的感受到了报纸采编出版的具体流程,不仅了解专业新闻媒体先进经验,也增强了自身的专业意识。

 

  新闻链接:长沙晚报创刊于1956年7月1日,始名《长沙日报》,1961年1月改为《长沙晚报》,《长沙晚报》关注民生、民情、民意,全面、客观、深度报道时事热点新闻,权威发布最新最快的社会资讯,一贯坚持市民化、本土化的“晚报特色”办报方针,并坚守较高社会层次定位,在湖南中心城市(省会长沙、周边城市株洲、湘潭)及主流人群 (权威人士、社会政治经济决策层)中保持着无与伦比的强势影响力。

 

  《长沙晚报》作为党的机关报,独享社会公信力、权威性;作为综合性大报,时时专注可读性、实用性、时尚性。“合金品质”,毕显《长沙晚报》与众不同的完美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