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考察组1993年在“一线天”测量、记录)
(肖自心老师展示自己的专著)
日前,我校原地理系离退休教师肖自心副教授接到中国丹霞申遗办打来的电话,中国丹霞申遗办副主任、省风景名胜区协会副会长王晓良向他报告了湖南崀山申遗成功的好消息,并专门感谢他为湖南省新宁县崀山申报“中国丹霞”世界自然遗产所做出的突出贡献。
8月2日,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在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一致通过了湖南崀山、广东丹霞山、贵州赤水、福建泰宁、江西龙虎山、浙江江郎山“捆绑”申报的“中国丹霞”,崀山成为继张家界武陵源之后,湖南省内的第二处世界自然遗产。
崀山风景区能成为世界自然遗产,凝聚了几代人的心血和汗水,这也与我校肖自心老师有着不解之缘。1993年3月,肖自心老师接到新宁县人民政府的崀山考察邀请函,由6人组成考察组便开始了在这片人迹罕至地方的最早测绘工作。“一线天”238.68米的长度就由他们第一次测量得出,后来被中科院陈国达院士题写为“天下第一巷”。景区的绝大部分第一手数据资料,就是在这次为期一个月的考察中获得,这也为日后崀山风景区的开发、申遗奠定了坚实基础。在第一届全国旅游地貌学术交流会上,肖自心将他们的考察调研报告《崀山丹霞地貌与旅游开发规划》在会上与大家交流,不但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而且在此次大会上崀山还被正式确定为第三届全国旅游地貌学术交流会会议召开地,崀山也由此走入大家的视眼。自从《湘西南明珠——崀山》(作者:肖自心,王良健)1994年在《地理知识》杂志上发表后,肖自心老师先后在湖南地质、经济地理等刊物上撰写与崀山有关的论文10余篇,他主持的省科委唯一的关于崀山丹霞地貌研究专题《崀山风景区丹霞——卡斯特混合地貌的形成机制》获湖南省1995年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退休后,肖自心老师对崀山“申遗”仍然念念不忘,曾被邀请在省内高校作崀山丹霞地貌研究学术报告20余场,其论文《崀山风景名胜区申报世界遗产的可行性分析》获2006年湖南省旅游学术年会论文一等奖。回忆起十多年前在崀山所做的考察、测绘工作,王晓良感慨地对肖老说:“崀山因你而更美丽!”。
崀山,地处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境内,是世界顶级的丹霞地貌风景区。著名地质学家——“丹霞之父”陈国达赞誉崀山为“丹霞之魂 国之瑰宝”,是中国乃至全世界景色最优美、发育最完整、类型最齐全、特征最典型的大面积丹霞地貌区,风景区中的“鲸鱼闹海”、“将军贯月”、“天桥横空”、“仙椒钻地”、“石巷通天”等“崀山六绝”为绝世奇观。为纪念湖南崀山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日前“中国湖南崀山吉祥物设计大赛”已正式启动(详情点击:http://www.langshanhong.com/index.html),同期举行的还有“崀山宝宝”全球海选宣传活动。
(鲸鱼闹海)
(将军贯月)
(天下第一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