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首页>综合新闻

《我们的学生是最好的》全文

作者:刘德顺 日期:2010-09-14 浏览:30

 

我们的学生是最好的

 

——在2010年全校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刘德顺

2010910

 

尊敬的各位老师:

今天是第26个教师节,在这个我们教师自己的节日里,我们召开全校教学工作大会,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意义重大。[省教育厅申厅长从百忙中抽出时间,亲临我们的大会进行指导。首先,我代表学校,向上级领导的关心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各位老师表示热烈的节日祝贺和诚挚的问候!

“饮其流者思其源,学有成时念吾师”。古今中外,凡出类拔萃、功勋卓著者必有良师,而为其师者,都为此无怨无悔付出毕生之心血。没有教师早起晚眠披星戴月固守一方热土,没有教师春种秋收呕心沥血培育四野新苗,就没有文化的传承,就没有教育事业的兴旺,也就没有湖南科技大学今日的成就。所以,我们可以无愧于心地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荣的职业,我们的老师是世界上最好的人!许多优秀事迹可歌可泣,许多许多感人故事令我回味无穷、心生感激。然而,我今天在向各位老师表示敬意和感谢的同时,想说说与此相对应的另外一个命题——我们的学生也是最好的。

一、我们的学生是最好的,是不可争辩的事实

我们的生源质量最好。从我们今年的高考录取分数来看,我校被列为一本招生的甘肃、福建、吉林、河南、安徽、黑龙江、云南、贵州、江西、山西、内蒙古、青海等十二个省份均圆满完成招生计划,其它大多数省份的录取分数线接近甚至超过当地一本控制线。我校在湖南省的理科投档线为553分,高出二本控制线59分;文科为566分,高出二本控制线43分,其它科类录取线均高出省控制线100多分,特别是音乐类录取线高出省控制线170分左右。从我们的录取分数段来看,我校录取的学生位于全省考生的前10%以内,也就是说, 100个参加高考考生中只有高考成绩位居前10的考生才能进入湖南科大。我校的生源质量无疑是同类高校中最好的。

我们的学生表现最好。早在湘北建设学院时期,我校就有200多名学生投笔从戎参加抗美援朝,为保家卫国做出了巨大贡献。近年来,随着学校的迅速发展,涌现了更多表现优秀的莘莘学子。近五年就有黄家厚、殷培孟两位在校同学获得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该奖是面向全国上亿的全日制在校研究生和大、中、小学生,每年仅仅奖励100人左右;还有“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曹霞、有“全国希望之星” 晁戴婧,有“世博城市之星”翟澄、有“中华诵经典诵读大赛”全国总决赛冠军张嘉元,有“新丝路”湖南模特大赛总决赛冠军孙萌,有荣获CCTV5361°娱乐篮球”电视挑战赛5街球组合等,可谓“行行出状元”。毕业后,一大批学以致用的优秀校友脱颖而出,他们中有长江学者,有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有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有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一大批千万、亿万身价的企业家。他们在社会各个领域建功立业,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他们的表现让我们骄傲。

我们的学生对母校和老师感情最深。今年上学期,学校组织了3-4万人次学生对任课老师2195门次进行教学测评,90分以上的高达1741门次,比例高达80%,测评分数少于80分的只有26门次,比例仅仅只有1%,而最低分也在70分以上。看到这样的教学测评结果,在座的各位老师都不会因此满足和骄傲,都会和我一样发出感叹:我们的学生真好,真可爱。我们的学生对母校爱之深对老师情之切,且不说我们的校园网每天都有很多毕业校友登录访问,也不说每天在各种网络论坛我们的学生为了母校的声誉理性的和不理性的争论,就谈谈我自己的几点感受:每次到省里开会,只要有采访的记者,就会有很多是我校毕业的校友,不管认识不认识,都会来和我交谈,都想帮母校做好宣传,进一步扩大影响;暑假到贵州出差考察,贵州校友的那种热情至今还在我身上沸腾,他们对母校充满信心,纷纷请求母校进一步加强在贵州的产学研合作,为当地经济社会服务,更为母校添光彩;去年到泰国看望援教学生的时候,写在他们脸上的自信和激动,至今依然铭刻在我的记忆之中。每当这个时刻,我心中都想说:我们的学生真好,我们的学生是最好的。

二、我们的学生是最好的,是一种现代的教育理念

我说,“我们的学生是最好的”,这个“最好”,既是一种客观的相对的最好,也是一种主观的绝对的最好,既是一种个人的情感表达,更是一种现代的教育理念。

我们的学生是最好的,是一种培养自信的教育理念。在我国,老师是和“天、地、君、亲”一起被供在堂屋的神龛上的神,而老师也谨遵“教不严、师之惰”的古训,对学生严要求,多批评,而表扬是非常吝啬的。国外则不然,老师对学生重鼓励,善奖赏。对于学生马马虎虎的表现,他们就会说“good”(好),学生可能只是有一丁点的进步;他们就会说“very  good”(非常好)。中国的老师总是喜欢讲一些著名科学家、名人自幼就多么多么聪明过人,期盼学生成为神童,而国外的老师则爱说爱因斯坦五岁还不会说话、牛顿儿时如何笨,来培养学生自信。我认为,现代中国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后,像我校这样承担着大众化教育重任的高校,应该学习国外的这种对学生赞许激励的教育理念,应该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应该更加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自信比金子更重,缺乏信心比骄傲自满更可怕。

我们的学生是最好的,是一种激励创新的教育理念。出于知识的传承,中国人往往讲究文化的陈陈相因、代代相传,我们一般讲“最好的学生”,就是在统一的知识框架、统一的评判标准下的绝对第一。这种评判的标准在某种程度上说,是培养学生的奴性,扼杀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事实上,没有人是每个方面都是最好的,每个人都有一个和多个方面最好,最好并不具有排他性,人人都可以最好。十年前,我们曾提出扬长教育,把教育视为发现和激发学生个性、长处和优势的过程,并且认为个人长处也就是他的不可代替和社会价值。现代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个性,激励学生创新,扬长就是创新的结果,在创新中扬长。老师的每次赞许,可能就是学生新优点的发现;每次表扬,可能就是学生新优势的产生;每次激励,就是学生新的进步的开始。我们不必担心赞许和表扬会哪天用完,就像我们不必怀疑中国5000年文明的博大精深,不必怀疑我们老师自身强大的教育创造力。

我们的学生是最好的,是一种启发反思的教育理念。我们听见有些老师经常埋怨:“现在的学生比上世纪学生差远了”;“学生不守纪律,经常不来上课”;“学生学习不认真,考试很多人不及格”;“学生很难管,动不动就闹到校长那里去了”……这些埋怨不是完全没理由,我们的学生还存在这样那样不足,学风建设任重道远。但如果我们有了“我们的学生是最好的”这个理念,老师们就会经常反过来想一下:“学生不来上课,是不是我们教学没有新内容,有照本宣科之嫌?是不是教学方式老套没有创新?”“学生考试很多不及格,是不是我们教学效果不好,是不是试题太难了,是不是考试方法不适合学生?”“学生有牢骚,是不是我们的服务不到位,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我们的学生是最好的”,将启发我们反思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不断提高我们学术素养,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改进管理服务工作,在这种反思和改进中,我们老师自身境界和水平也得到提升,这就是所谓“教学相长”。

三、“我们的学生是最好的”,是我们追求的教育理想

客观的说,我们的学生也许不是天才,也许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但为了让社会满意、广大家长放心、学生自己满意,我们都要抱着对学生负责、对教育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态度,把他们都看作是“最好的”,把培养他们成为“最好的”作为我们的目标和理想,并为此做出不懈的努力。

“我们的学生是最好的”,就是要求我们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具备理想人格的人。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正如蔡元培先生说的:“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因此,教书者必先强己,育人者必先律己。作为老师,我们不仅要注重教书,更要注重育人;不仅要注重言传,更要注重身教。各位老师要自觉加强师德修养,坚持以德立身、自尊自律,不断提升自己的师德水平,以自己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思想道德风范教育和感染学生,教育和引导广大学生培养一种心胸宽广、自强不息、乐观向上的气质,一种自尊、自信、自谦、自持的精神,一种关心人、关心社会、关心自然的情怀,一种求实致远、质朴高雅的品味,一种“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品格,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自己的生活和未来。一旦学生形成了这种整体道德风貌,我们的学生就能不断增强道德自律的能力,就具备了高尚的理想人格,就必然成为最好的学生。

“我们的学生是最好的”,就是要求我们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丰富知识的人。苏联杰出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上好一堂课要作毕生的准备。我们这行职业和劳动工艺的精神基础和哲学基础就是这样:为了在学生眼前点燃一个知识的火花,教师本身就要吸取一个光的海洋,一刻也不能脱离那永远发光的知识和人类智慧的太阳。”作为老师,我们要密切注视所授学科专业的科学前沿,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学识水平,使自己成为本学科的出色专家;要挤出时间啃大部头的教育理论,要别有情致地去阅读童话、寓言、诗歌、散文,还要广泛涉猎有关宇宙、天体、海底世界、未来学等科普读物,扩大自己的视野,让学生从我们身上感受到知识的力量,智慧的神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教学中做到与时俱进、游刃有余,我们的学生才能不断地吸收知识的营养,才能打开一扇扇通往科学、世界和未来的窗户,成为最具有学识的人。

“我们的学生是最好的”,就是要求我们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最富有创新精神的人。知识的魅力不止是在于本身的传承,而在于它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引导学生创新的,首先是我们老师。老师是学生创造力的激发者、培养者和欣赏者。在以色列这么一个国家,人们对老师非常尊敬,但是人们都习惯于要求学生挑战老师,能把老师击倒的学生是最好的。就现代教育而言,我们所培养的人才,就是超越我们自己的人才,就是要给学生适当的自由和空间去思考和创新,让有一种不满足感和充满对未知领域不断发出挑战的信心,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不停地处于积极活跃状态,使其创造思维的火花在撞击中迸射。因此,在我们的教学中,我们要千方百计地解除对学生的束缚,让他们有更多自主思考的机会,让他们有更宽的观察世界和了解世界的视野,让他们有更多的表达自己的内心和创造的冲动,让他们有更广阔的自由想象的余地,让他们有更多自己动手创作作品的机会。我们常说,“要让学生有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我不反对这种观点,但我更坚信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更追求“老师有一桶水,就要通过创新让学生有一缸水,甚至成为一条河”!

“我们的学生是最好的”,就是要求我们努力把学生培养成符合社会需要的人。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不运用社会力量是无能的教育,不了解社会需求是盲目的教育。”就高等教育而言,其发展的根本动力就是社会需求,培养人才是大学最关键最根本的任务。所以,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要求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对于我们老师来说,首先就是要到社会中去,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实际问题开展科学研究,从实际中了解和掌握社会需要。然后,要根据经济社会对人才的具体要求,用质疑的目光、否定的态度、发展的思路和现代的教育理念对教学现状、培养模式、教学方式、教学效果经常进行反思,并进行不断地改革和创新,使我们的知识永远跟得上时代,使我们的知识永远适用于实践,使我们培养模式和方法适合于现代的学生,并全部把这些知识和能力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学生,让他们一走出象牙塔就能马上适应社会环境,真正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并在激烈的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让我们的学生是最好的成为社会共识。

同志们,老师们!我们学校也许暂时还达不到一流水平,我们老师也许都还称不上大家和大师,但只要我们始终把我们的学生看成是最好的,并且尽最大努力、作最多付出地把他们教好,我们就能够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也不用担心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当前学校正处于提升内涵、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关键阶段,困难和挑战考验着我们,机遇和期待召唤着我们,责任和使命激励着我们,让我们勇挑重担,齐心协力,更新教育理念,创最佳教师队伍,创最佳教育手段,创最佳教学效果,为把我校建设成为学生最热爱的母校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