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首页>综合新闻

搭建就业广阔平台 构筑人生美好未来

来源:宣传部 日期:2006-12-12 浏览:16

 

              (图为供需见面会现场)点击查看更多图片

我校2007届毕业生供需见面会隆重举行

 

    12月9日上午9时不到,我校南校区图书馆外的毕业生早就排起了长龙。而馆内亦是热闹非凡。我校2007届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在此隆重举行。180家用人单位提供的2000多个就业岗位吸引了我校7000余名2007届毕业生前来应聘。此次用人单位主要来自广东、四川、湖南等省份。校长田银华、校党委副书记刘建武亲临现场指导。我校各相关部门、学院负责人出席了此次见面会。该大会由我校就业指导中心主办。

 

                            用人单位标准升高

    在见面会的大厅里,人流涌动,各用人单位早已按照规划好的区域,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精心布置好各自的招聘点,毕业生手持个人简历等材料穿梭于各个招聘单位之间,双方进行着良好的互动。有的毕业生在咨询就业岗位的具体情况,而招聘单位也在较详细地了解学生的专业特长。尽管如此,但许多用人单位普通反映现在全国大学生就业整体情况一般,主要是学生基本功不太扎实,期望值偏高,实践能力、综合素质与用人单位的要求有较大差距,缺乏团队协作精神。

 

                           工矿类专业继续走俏

    记者在招聘会现场看到,用人单位对不同专业需求不一。我校的传统优势专业如采矿、地质、土木、机械等相对较热,许多较好的用人单位都前来揽才,人才供不应求;而国贸、法学、体育、艺术、教育学等专业则相对冷门,需求量偏低,人才供过于求。同时,我国沿海发达城市、大中城市依然是毕业生在城市区域选择上追逐的热点,不少来自广州的公司的招聘台前都挤满了学生。

 

                           就业压力究竟何来

    为进一步了解2007年的整体就业形势和本次见面会的情况,记者采访了我校就业指导中心戴树根主任。戴主任告诉我们,今年就业形势相较于去年更加严峻。今年全国毕业生总人数为495万,而2006年为413万,相较于往年,仅仅在一年的时间,毕业总人数就增加了82万。对此,戴主任告诉了我们这样的答案:一方面,由于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持续增加。另一方面,毕业生供需结构矛盾突出,如一部分工矿类专业供不应求,而另一部分专业如法学等则供过于求;沿海、大中城市、经济较发达地区人才相对饱和,而去广大西部地区和基层第一线毕业生则积极性不高。此外,毕业生的期望值偏高,专业知识、实践能力、综合素质与用人单位的要求有较大差距,特别是一部分毕业生的敬业精神、奉献意识、思想素质、职业道德和协作精神急待提升。

 

                           踏实成才才是良药

    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和就业压力,那么如何才能缓解压力,增强个人竞争力呢?戴主任表示,首先要确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其次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尽管就业形势严峻,但是真正优秀的毕业生是不愁找不到满意的就业岗位的。关键是自身是否有竞争的实力。对此,我校就业指导中心也采取了一系列良好措施去帮助学生改善和缓解就业压力。如对学生加强就业指导,将就业指导课作为公共必选课列入课表;开展就业知识竞赛;通过走访和邀请用人单位来我校招聘,从而加强我校与就业市场的“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的开拓。

 

    总归,在面临就业时,每一个毕业生都应认清形势,准确定位,方可规划美好的人生舞台。

                                                   (通讯社:尹瑭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