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学术大讲堂”第四讲: 王卫军教授剖析深部巷道围岩蝶形破坏理论及其工程应用

为了营造浓厚的校园学术文化氛围,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5月10日15:00,我校“学术大讲堂”第四讲在立志楼B5-2报告厅精彩开讲。本次“学术大讲堂”活动由教务处主办,资源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承办,主题是深部巷道围岩蝶形破坏理论及其工程应用”,由副校长王卫军(湖南省二级教授、湖南省普通高校学科带头人,湖南省“12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主讲。报告会由资安学院院长余伟健主持,资安学院、南方煤矿瓦斯与顶板灾害预防控制安全生产重点实验室主任及教务处负责人,资安学院采矿专业的师生到场聆听讲座。


图片1_副本.png

▲“学术大讲堂”第四讲: 王卫军教授剖析深部巷道围岩蝶形破坏理论及其工程应用


图片3_副本.png

王卫军教授精彩讲述


报告会上,王卫军用讲故事形式开启了一堂极具理论性、实践性,又生动活泼的学术大交流。煤炭仍然是我国主体能源,且在可预见的将来不会改变,只有不断地开采才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而我国探明的煤炭资源总量中,65%埋藏深度超过600m,且以10-25m/年的速度向深部延伸,深部开采成为必然趋势,而深部巷道围岩破坏与冒顶灾害控制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包括深部巷道工程环境复杂、围岩破坏形态特征与机理认识不充分、失稳准则和控制原理尚不明确、缺乏针对性的深部大变形巷道围岩控制方法等四个难点,广大学生和青年教师应有攻克难关的勇气和毅力。随后,王卫军介绍了自己带领团队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深部巷道围岩蝶形破坏理论及工程应用”研究中取得的主要研究进展,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巷道蝶形破坏理论形成与发展过程,以及根据巷道围岩蝶形破坏理论,提出了深部大变形巷道蝶形冒顶与冲击地压机理,并给出了深部巷道围岩稳定性的控制原则和方法,形成了大变形巷道稳定性控制的技术体系。最后,王卫军指出“科学研究需要创新,创新源于实践”,希望采矿专业的师生们将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紧密融合,力争在深部巷道安全开采,围岩蝶形破坏理论等领域中实现创新性突破。


图片4_副本.png

师生认真聆听讲座


图片2_副本.png

资源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院长余伟健主持


余伟健表示,王卫军教授在繁忙工作之余,依然关注支持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关心学生成长成才。余伟健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而人才是支撑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栋梁,更应该发扬“敢为人先、志在进取”的创新精神,牢固树立创新的意识,强化创新思维,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王卫军教授聚焦“深部巷道”这一生产煤矿的主战场,立足深部巷道围岩蝶形破坏理论,针对深部巷道研究所遇到的“四大难题”,详细地分享了减少巷道围岩破坏、提升冒顶灾害控制水平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王卫军教授的报告深入浅出、生动形象,为参会人员带来了思想的碰撞、思维的启迪。


本次“学术大讲堂”在全体师生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王卫军教授以广博的知识、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生动有趣的语言深深折服了全体听众,参与师生纷纷表示:通过聆听王卫军教授的报告,受益匪浅,收获颇深。本次报告极大地开拓了学生的学术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研究兴趣,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推动向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全面转型


评论
用户: 邮箱: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