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一个人的文学世界——潘年英新书发布会隆重举行


 

11月18日下午,以“一个人的文学世界”为主题的潘年英新书发布会在立言楼4-1会议室顺利召开。校党委书记刘德顺出席本次发布会,湘潭市文联副主席李运启,湘潭市文联副秘书长、创研室主任田晶晶,湘潭市作协前主席孙南雄,湘潭日报社记者曾明辉,湘潭大学教授、文学博士郑长天,著名油画家莫鸿勋,著名摄影家旷惠民,著名诗人杨平,著名诗人曾庆仁,我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及师生代表与会。人文学院院长刘奇玉担任本次会议主持人。

 

刘德顺代表学校对潘年英的新书的出版表示祝贺,并对各位来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不同于“文人是写文章的人”这一旧定义,如今的文人是具有创造性、有文化的人。他认为,文人要具备三个必要条件:一是必须对自然的伟大有认识;二是必须对自己的渺小有认识;三是对人类文明的灿烂有认识。“而达到这三个条件的重要途径就是读书。”潘年英在自己的作品中对人类的发展进行了追问,在追问的同时对问题进行解答,实现了问题和答案的辩证统一。

 

“因为热爱,所以坚持;因为坚持,所以有了今天的一点小成绩。”家乡地理位置的偏远,导致潘年英每天需要走35公里的路去上学,多年以来的坚持,让他取得了最后的成功。他从小便与书结缘,从此爱上了书。他表示,他书中所有的人物原型都是自己家乡村庄里的人,故事的背景也是自己的家乡,“这是一个人的文学世界”。“我写书的初衷,既是因为热爱,又是因为我生活在这个环境里面,深受生活的刺激和感动,同时,写作时我也始终把自己的作品看成是向大师的致敬。”他缓缓地说道。他讲述了自己所崇敬的鲁迅、沈从文等文人是如何影响自己的写作的。

 

随后,他简要介绍了自己的五部新作:《解梦花》《河畔老屋》《敲窗的鸟》《桃花水红》《山河恋》。

 

“每一部作品都是一种新的探索和冒险。”他说:“我不想重复自己。”

 

在李运启的印象中,潘年英是一个有独特个性、有情怀、有担当的人。而在潘年英的好友曹庆仁眼中,他更是一个不迎合市场需求,默默耕耘的作家,“中国不缺聪明的作家,但是缺‘蠢’的作家。”他将潘年英喻为“蠢”的作家,更突显了他不媚世俗的生活态度。

 

“请问潘老师,您创作乡村文学是想带给我们什么东西呢?”“您怎样看待写作与摄影之间的关系?”,在场学生积极向潘年英教授提出自己的疑问,潘年英教授一一做了解答。

 

会上,潘年英还向学校图书馆捐赠了自己的新作。

 

新闻链接:

潘年英,侗族,1963年生人,祖籍贵州。1984年毕业于贵州民族学院语言文学专业,同年分配至贵州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工作,从事民族学和人类学研究。1997年10月调入福建泉州黎明大学从教。2003年7月到湖南科技大学任教。现为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教授“文学人类学”、“艺术人类学”和“新闻摄影”课程。结集出版的作品主要有:《我的雪天》《民族·民俗·民间》《百年高坡——黔中苗族的真实生活》《扶贫手记》《寂寞银河》等,主要科研论文有《矛盾的“文本”——梭戛生态博物馆田野考察实录》《笔记人类学:我的情有独钟》《经济开发中的侗族原生文化:保护与利用》等。

 

《解梦花》讲述了成长于蛮荒山村的更族少年尼巴,因幼年的不幸经历,落下做噩梦的疾病。后来他靠努力成为著名摄影师,游走于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村寨。他一边行走,一边寻找那个可以治疗他疾病的灵药的故事。

 

《敲窗的鸟》讲述的是几个中年男女的一段情感纠葛故事。盘村的有志青年阿呆在年轻时便谋到一个大学教授的职位,在事业上可谓一帆风顺。但在情感生活和婚姻生活上他却经营得一塌糊涂。在经历了两次失败的婚姻之后,他邂逅富婆央金,二人立即如干柴烈火般卷入了情感的风暴,阿呆从此陷入了巨大的精神矛盾之中。

 

《桃花水红》通过对主人公老东多次返乡与家人、友人、邻居的接触的描写,展现了老东难以忘却故土的情怀,也展示了黔东南少数民族地区传统侗族人家的生活风貌和风土人情。这是一部主人公都是"老东"的中短篇小说集。老东大学毕业,在县城单位谋职,日子过得差强人意,但他总是不忘回到盘村老家看看。在与故乡亲人的接触中,他体验到时光流逝中的人生况味,也发现了生活的秘密。

 

《河畔老屋》通过讲述四座逐渐消逝的老屋,折射出一部侗族人的当代史。通过这四座老屋反映出少数民族特有的传统村落与风俗文化在经济发展的大潮中被慢慢吞噬的境遇,具有独特魅力的侗乡文化受到巨大冲击,以及边远山区几代侗族人的生活际遇。

 

《山河恋》是一部以描写西南边地少数民族文化风情为主要内容的散文集。路上的见闻,路上的感悟,还有路上的孤独和喧哗,呈现的是作者谜一样的心灵宇宙。

评论
用户: 邮箱: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