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聚焦“353”战略】大学文化建设,咱们这么干

近年来,我校在文化建设方面取得的一系列成果使整个校园葳蕤蓬勃、焕然一新。校党委书记唐亚阳工作例会上提到:“办大学就是办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然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一流的大学,就更要有一流的文化。持续聚焦大学文化建设是‘353’战略的重要支撑点和动力源。”从食堂提质改造,齐白石艺术馆完美竣工,到文庙修缮重建,校歌响彻校园、代代传唱,亭台楼榭处,美景不胜收,南门文化墙,宏伟蓝图铸。丰富多彩的科大文化于细微处融入师生生活,也润物无声般扩大了学校文化的传播力和辐射力。在2023年,我校将持续聚焦科大文化建设,久久为功,砥砺前行,为涵养高雅独特的科大文化,呈现蒸蒸日上的精神风貌,采撷繁荣丰厚的建设硕果不懈奋斗。


▲校园书吧


优化人文环境,厚植历史文化底蕴


为了充分提高全校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愉悦感和幸福感,支撑大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我校重点关注校园优质文化环境的设计和打造。党委书记唐亚阳曾在工作例会中提到,如今穿梭于这片文化宝地,随处可见古色古香的庙宇鳞次栉比,雕梁画栋的厅堂巧夺天工。“檐上恰似花千万,祥瑞异兽飞瓦间。”走进文庙,看彩绘栩栩如生,观门楣整齐划一,探榫卯精巧绝伦,感受历史的脉搏和气息,找寻前人的情怀与遗风。影响力持续扩大,文化环境建设也随之踏上新征程。


不知不觉又是一年春好时,春色沁人心脾,教工之家的几位老教师们此刻正围坐在庭院前惬意地下着象棋,时不时传来两声笑声。2022年11月,我校教工之家正式揭牌,新建成的教工之家完美地集工作、娱乐、休闲、健身等于一体,为所有退休老教师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娱乐场所和交流平台。离退休工作人员谭涛说:“有象棋、舞蹈和书法等十余个协会负责为教师们组织和管理日常活动,开展相近的课程供大家学习,每周协会也设有固定的活动日,在比较重要的节日会准备精彩的晚会表演。”现在,各大协会负责人正为接下来的“樱花艺术节”做头脑风暴。体育学院退休教授陈红霞表明:“平常没事就想来这边走走,各式各样的活动不仅丰富了我们的娱乐生活,更有利于心情愉悦和身体健康,很感谢学校对老同志们的关心。”可谓是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来到立德楼六楼的健身房,简单大方的场地设计映入眼帘,种类众多的绿植规整地摆放在柜台上。跑步机、动感单车、收腹机等各项健身器材逐一体验,最右侧还安置了两桌台球,显得高端又大气。生命不息,运动不止。健身房的设计初衷也是希望教职工们在繁琐的工作中也要保持适当的运动,注重身体素质的培养。渗入细节的温暖,更显打动人心的力量。我校始终将师生的身心健康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倾听师生呼声,始终站在师生员工的立场,切实保障广大师生员工的利益和发展,让全校师生也能感受“家”的温暖。


为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去年,学校决定将第一图书馆西附楼改造成校园文化书吧。书吧取名为“至诚”,源自我校校训“唯实惟新,至诚致志”。书吧负责人说:“书吧是非营利性质的,平常来这里学习的人很多。”座位根据书吧内的书籍分布进行归类,是完全流动的,人最多的情况需要排队。书吧内留言板上同学写的“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深刻而隽永,台阶上粘贴着“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的文案激励大家奋勇向前;敞亮的环境,温馨的灯光也赐予同学们源源不断、蓬勃向上的朝气。“脚步丈量不到的地方,文字可以。眼睛观看不到的地方,文字可以。”书吧,让书香气息 飘到更远的地方。


20级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李典正处于考研复习阶段,她说:“书吧对我这种社恐人士比较友好,舒适的学习环境让我有了除图书馆的最佳选择,同时,对于学校近年来为文化环境的建设做出的努力”,李典也深有感触。“首先在硬件上,学校硬件设施在不断完善,例如智慧图书馆的改造。在软件上,学校也会经常举行一些书画展等类似文化活动,例如齐白石艺术展的举办,鼓励大家积极前来欣赏,提高审美素养。我相信学校未来文化环境的发展会越来越好!”李典十分肯定地说道。


我校文化气息的熏陶也离不开齐白石艺术馆的建成和开馆,美育教育紧随着科学育人,在艺术的感染力和号召力下,科大学子们开阔视野,陶冶情操。22级新闻二班胡倪菲曾两次踏进艺术馆,她说:“第一眼是觉得很新奇,馆内设计构造充满着一种艺术氛围,我深深地被吸引了。”齐白石艺术馆通过多种表现手法和形式凸显齐白石老人及其作品的深刻内涵和丰富元素,在审美趣味、艺术韵味、文化品位上下了重功夫。立于门口的艺术馆馆记中写道:白石老人乃世界文化名人,集画、印、书、诗四绝于一身,世间凡从艺者,无不瓣香师法。吾校学子,续白石之赓火,扬中华之文化,可不勉乎。正可谓:江山如画,遒劲磅礴。春天临近,让我们走进艺术馆,在艺术的春天里抒发情怀、提振精神,憧憬未来。


湘潭文庙俯瞰图_副本.jpg

▲湘潭文庙


正如校党委书记唐亚阳所言:“文化建设要做到虚实结合。”要通过不同实物的载体,让文化“活起来”,展现出背后独特的精神内涵,让文化的魅力“永流传”。“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文庙,是文脉传承的神圣殿堂,是中国人灵魂栖息的归所。位于我校雨湖校区内的湘潭文庙和昭潭书院在古时便是湘潭地区进行文教活动,是读书讲学、交友造士的重要场所。2022年4月起,湘潭文庙修缮工作陆续开展。随后在9月17日,雨湖校区正式恢复办学并更名为昭潭书院,这不仅是科大全体师生的一件喜事,也是推动教育强市、助力文化建设的一件大事。其始建于南宋绍兴初年,是渊源绍远,文脉绵长的湘潭文庙所在地,是祭祀孔子的庙堂和古代官学教育场所;是辛亥革命时期一批革命党人从事革命活动的秘密据点。解放前夕,一群共产党人抖落战争硝烟,从湘江上岸,创办了湘北建设学院,翻开了湖南科技大学办学历史的第一页。


谈起雨湖校区重新办学的意义时,唐亚阳表示,这是响应国家“让文物火起来“的必然要求,是避免国有资产闲置浪费的政治要求,也是传承湖南科技大学办学历史文脉的本质要求,同时也满足了更多优秀学子求学深造的迫切需要。我们旨在将昭潭书院打造成培育时代新人的高地,传统文化研究的基地,文化交融互鉴的园地和国际文化旅游的胜地。回首昭潭书院的数百年历史,荣光披身,散发着历史的余温。湖南科技大学以此为基点,重新出发,传承文化血脉,努力将昭潭书院打造成经典红色名片,发挥文庙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的独特优势,大力传承和弘扬湖湘文化的新时代价值,让文庙重现往日荣光。我们在衰落遗失的边缘坚守,在快捷功利的繁荣坚持,科大学子在一幕幕厚重的历史回响中深刻体会到了青年学子对于传承和弘扬优秀湖湘文化的重要责任与使命,砥砺奋进,使命必达。如今穿梭于这片文化宝地,随处可见古色古香的庙宇鳞次栉比,雕梁画栋的厅堂巧夺天工。“檐上恰似花千万,祥瑞异兽飞瓦间。”走进文庙,看彩绘栩栩如生,观门楣整齐划一,探榫卯精巧绝伦,感受历史的脉搏和气息,找寻前人的情怀与遗风。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文化环境建设征途杳杳,前途漫漫。落英缤纷的梅花园、肆意绽放的粉色樱花、焕新的亭台楼阁都将持续见证我们在科大的青春芳华。


传承文化精神,滋养科大人的心灵


“以史为鉴知兴衰,以人为镜明得失。”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文化传承载体;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校坚持以党的教育方针为基础,以立德树人为中心任务,不断加强新时代高校“四史”教育和校史教育,在浸润红色文化的工农兵政府旧址,在加强乡村振兴的田间地头、在充斥琅琅书声的明亮教室,一系列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党史专题教育活动良好有序地进行着。无论是高度重视宣传党史、国史,还是普及教育改革发展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我校从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出发,将理想信念融入日常教学,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而奋斗,荣获教育部党史学习教育简报第32、49期表扬。


时代洪流奔涌不息,科大建设正在进行。为积极响应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我校精心设计和组织了建党、建团一百周年等重大纪念日庆典仪式,“薪火湘传”理论宣讲团、运动健康服务团队、商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等队伍也跟随时代号召奏响科大的声音;校史展览馆和院史陈列室在绿意盎然的校园里落地生根,历经辛苦创作而成的校歌也在生机勃勃的校园里广泛传唱,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内心深处镌刻了科大文化的精神内涵:用科技自强传千年薪火之种,以人文关怀承一脉湖湘文化。无论是发展历史的详细陈列,还是建设成就的大力展示,抑或是办学特色的集中凝练,都彰显了学校优良形象进一步的塑造,表露出学校影响力的持续性扩大。


志愿关怀铸就精神品格,爱心传递扩大价值影响。为积极响应学校“353”战略规划,齐白石艺术学院成立了“心与馨”志愿支教服务队,远赴新疆送教帮扶,深化湘吐一家亲;扎根乡村小学,携手留守儿童登上了国家大剧院和央视春晚的舞台,让天真童音响彻中华大地。“在王育霖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走在振兴乡村美育的征途上,怀揣着科大精神,关怀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志愿队的每一个人都在各自的岗位上进行优质正能量的传递,让爱在阳光下开出绚烂之花,让幸福科大、人文科大不再只是一个口号,落脚生活的每一个瞬间。”曾任“心与馨”志愿支教服务队队长的彭雅婷说道。她表示“心与馨”志愿支教队的脚印将会继续向外推进,开设更多的支教点,走出科大,代表科大,传递更多的爱与希望。


学术创新树新风,文化沉淀促延续。为落实学校“353”战略和实现“十四五”的发展目标,我校在学术创新和文化沉淀上扎稳落实,坚定吹响了发展的号角;开学典礼火炬体现了科大文化底蕴和历史沿革,毕业典礼学术权杖承载着学术精神和知识成就,未来技术学院等新学院相继组建,促进了学科融合,提升了学科文化的影响力。以中国科学院院士赵振国、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姜明安、新加坡高性能计算研究院研究室主任张刚为代表的多位专家学者参加清廉高校·湖湘论坛及系列活动,推动学术技术创新,聚焦社会科学发展;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刘鄂博士化身央视节目主讲人分享《楹联中的法文化》,在央视的讲堂上与大众讲述文化的积累,在学校的课堂里与同学们分享知识的奥秘。


“文化是一种日用而不自知的力量,它需要沉淀,需要岁月去淘洗它,在科大工作十八年,我感受到了科大这些年的巨大变化,一个学校有一个学校的风气、形象、建筑,作为一名普通老师,尽可能地上好每一堂课,分享知识、培养出有为的学生,这就是科大的文化传承,这就是在扩大科大的影响力。”刘鄂谈道。无论是在学术科研上的创新开拓,还是在精神文化的宣传弘扬,都需要日复一日的孜孜不倦和慢慢沉淀。刘鄂表示科大有更多传承文化精神,积极扩大科大影响的老师,他们中的有些人俯首本职工作,有些人潜心钻研学术,但都在用自己的力量发一分光,发一分热,树立学校良好风尚,培养科大优秀学生。


推进文化建设,焕发科大新生活力


“有崇高精神追求方成气象,有先进文化引领方有灵魂。建一所学校,盖几座大楼并不难,但一所大学几十年、上百年积淀下来的文化应该才是最核心、最宝贵的东西。”文化传承创新是大学肩负的一项重要职能,2023年科大文化建设目标是搭建一批文化展示平台,推出一批特色文化品牌,开展一批文化精品活动,培育一批先进文化典型,呈现创新科大、人文科大、奋进科大、幸福科大的精神面貌和生动成果。


“根本固者,华实必茂;源流深者,光澜必章。”只有在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的前提下,扎根科大自身文化沃土,结合各个院系实际情况,从悠久历史中走来,向广阔未来迈步,才能真正发出“科大声音”,讲好“科大故事”。2022年10月6日上午,我校资源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院史陈列室揭牌仪式于该院1号楼前坪顺利举行。2022年11月8日下午,人文学院院史馆揭牌仪式在立言楼A附楼4-1会议室举行。人文学院党委书记曾志东老师在会上提到:“院史馆是一个学院展示光辉形象、彰显办学特色的重要场所,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人文学院院史馆


徜徉于人文学院院史馆,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写有“人文学院院史馆”馆牌上不同书法字样的“人文”二字,潇洒飘逸,袅袅婷婷,如同跳动的乐符,余韵悠长,经久不衰。“为了体现文学的深厚底蕴,给予大家独特且更加直观的感受,我们从《说文解字》中得到了灵感。”曾志东在提到设计初衷时如是说。人文学院院史馆主要由十大板块构成,从历史沿革、历任领导、党建引领、科学研究、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校友文化、对外交流、教师代表、校友风采十个方面全方位展现学院历史。“性灵彰道著,文骨载风仪。”当历史的剪影化身图片和文字悬挂于明亮的厅堂,我们看见的是一笔一画背后人情的温度和时代的厚重。历史回答了“我们从何来”的问题,而我们也终将站在无数前辈的肩膀上明白任重道远,责无旁贷。


梅,剪雪裁冰,一身傲骨;竹,筛风弄月,潇洒一生;松,搏风击雪,坚韧伟岸;樱,向暖吟春,缤纷烂漫。在科大,你总会不经意间与各类用植物名命名的雅致园落邂逅。谁不曾在梅园感受“风有信,花不误”,春之伊始,静候佳音;谁不曾在樱花园驻足良久,看春樱微绯,落英缤纷,与29载的“一期一会”深情共舞;谁不曾在竹园松园休憩片刻,看天地沉浮,云卷云舒,铺展书卷,落笔写成恣意青春。“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文化建设并不仅限于林立的高楼,现代的展馆,这些生长于校园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果是对世事变迁,沧海桑田最自然的见证,是数载过后,师生们同忆往昔最鲜活的烙印。


南门文化墙校史墙局部_副本.jpg

南门文化墙局部


“第一次见到南门文化墙时,就被它鲜活的色彩和细致的刻画吸引住了。原本以为是画上去的,走上前去,用手触摸,才发现并不是画上去的,真是别有洞天,现在想想还是十分震撼的。”文化墙的建设工作体现了大学文化建设中“看得见的文化”与“看不见的文化”的深度融合。“南门文化墙建设周期为1年,一共分为校史墙和民族墙两个部分。民族墙主题的确定源于我校在2021年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称号后,全力打造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文化景观的规划。同时,考虑到经济和维护等诸多方面,我们最终选择了马赛克镶嵌的方式进行创作。”齐白石艺术学院的徐济发老师介绍道。


▲赏樱亭


沿着笔直的马路缓步前行,从56个民族美轮美奂的服饰、种类繁多的乐器、目不暇接的首饰,到当地独特的地理环境、人民群众热情洋溢的动作表情,一幅幅欣欣向荣的生活图景向我们展现了中华民族大团结的美丽愿景。随后映入眼帘的便是作为科大前身的湘北建设学院图、湘潭师范学院图以及古色古香的昭潭书院图。艺术工作者用五彩的颜料,生动的笔触勾勒出学校20世纪以来的种种变迁,科大的历史也在莘莘学子眼前徐徐展开。紧接着展示的还有赏樱亭、“HNUST”地标、月湖桥、立德楼、第一田径场、海牛号、南校门等科大人都熟悉和骄傲的“科大印象”。在移步换景的奇妙旅程中,我们走进时空的隧道,古今对比,上下求索,科大未来的光辉前景也在我们眼前愈发清晰。


“文化建设是一个慢工细活,要靠经年的积累和沉淀,靠恒久的坚持和不懈地传承,还要靠一代代大学人用心用智慧用情感去打造。”齐白石广场前侧矗立着一尊高达6米的齐白石铜像。关于最初的策划,齐白石艺术学院的张优群老师答道:“整个过程校院各级领导都非常重视,多次给出修改意见,几易其稿,最终通过借鉴白石老人的图片资料及其家属回忆,确定了晚年站姿的设计方案。”红日初升,寸寸金光铺洒于铜像之上;先生千古,风骨情操必将流芳百世。从泥稿翻模到铸铜,从焊接到着色,每处细节仔细考究、反复推演,于无声处展示着艺术工作者的严谨认真和后辈们溢于言表的敬仰与尊重。


齐白石铜像_副本.jpg

齐白石艺术馆前的齐白石雕像


大学文化的丰富内涵之一便是环境文化。除了吸引科大学子“打卡”的齐白石铜像,月湖广场主题群雕也是值得关注的文化景观之一。雕塑是无言的艺术,但在一次次的观摩和驻足中,一定会有弥足珍贵的东西跨越时间的长河镌刻于科大学子的心间,在未来的某一刻迸发出熠熠的光芒。此外,为涵养高雅独特的科大文化,我校还将建设一批优质的文化平台,将修缮黎锦熙音乐厅、音乐楼、舞蹈楼、琴房楼等项目提上日程,为实现“更加聚焦大学文化建设”的目标添砖加瓦。


樱花系列文创卡套_副本.jpg

科大樱花季文创产品


从科大樱花季文创产品、印有校训的定制卡套到专属学位服,定制款纪念徽章赠送、学院特有的文创帆布袋,我校有序开发了体现学校标识、科大元素的校园文创产品,强化了学校形象的社会辨识度和影响力。当绯红的樱花永远定格于书页的一隅,当记忆深处的科大地标化身徽章别在胸前,当校训的谆谆告诫与刷卡的滴滴声相互映衬,回忆可以在时光的打磨里完好如初,生活可以在点滴的仪式感中闪闪发光。此外,南图旁盛开的玉兰、月湖边绽放的桃花、涵虚阁名字的来历、樱花园背后的传奇……还有多少科大故事等着与你不期而遇?那就轻轻翻开植物志、建筑志的扉页,在前人的精心设计里将这些美好一一探秘。


“身着白衣,心有锦缎。心之向往,行必能至。”未来,我校将继续把文化建设工作落到实处,突出特色,彰显亮点,打造品牌,久久为功,以高质量的文化建设助推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提升服务文化强国建设能力,在建成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的征程中踔厉奋发,笃行不怠。


(一审:李海屿   二审:王 虎   三审:李友桥)

评论
用户: 邮箱: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