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湖南省新闻传播学会会长彭祝斌教授来校讲学

11月18日,人文学院“人文大家论坛”学术讲座暨昭潭书院大讲堂在昭潭书院举行。教育部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湖南省新闻传播学会会长、湖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原院长彭祝斌教授应邀为我校师生作了题为“智媒时代的跨文化影视传播——以丝路文化传播”的学术讲座。


图片1_副本.png

▲彭祝斌教授讲学


讲座伊始,彭祝斌首先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要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习近平同志的重要讲话,为我们在智媒时代搞好跨文化传播提供了根本遵循。同时他表示,昭潭书院与岳麓书院拥有很深的渊源,他向昭潭书院的先贤以及如今正在传承弘扬学术文化精神的昭潭书院师生表示敬意,并指出此次讲座的主要目的是在智媒时代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在第一部分“技术革命与媒介的发展”中,彭祝斌为我们介绍了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即语言革命、文字革命、造纸术与印刷术革命、信息通讯技术革命和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讯技术革命,以及智能媒体发展的信息化、智能化、智慧化三个阶段。彭祝斌指出从web1.0到web3.0,关键技术的突破带来了媒体发展方向的转向,并为我们描绘了智能媒体的未来图景,包括场景传播、万物皆媒、可溯源信息、元宇宙等四个方面。


在第二部分“丝路文化的意义”中,彭祝斌介绍了丝绸之路与丝路文化,指出丝绸之路将欧亚大陆汇集成了一个巨大的、互动的交往体系,依托于丝绸之路形成的丝路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和重要意义:第一、丝路文化推进了沿丝路各地的历史文明进程;第二,丝路文化形成了丰硕的文化交融成果;第三,丝路文化唤醒了沿丝路各民族的“共同体”意识。彭祝斌同时指出,丝路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强化各民族文化认同、唤醒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形式;是传承民族精神、建立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是推动中国与世界各国友好合作、形成互利共赢、和平发展新世界格局的重要纽带。在智能媒体时代,如何更好地传播丝路文化是正在面临的课题。


在第三部分“丝路文化的影视传播策略”中,彭祝斌对丝路文化的影视传播策略从叙事方式、生产方式以及传播渠道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在叙事方式上,他指出要强化“现实叙事”,增强丝路故事“现实感”;突出“情感叙事”,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情感基础;重视“间性叙事”,理解和尊重异国文化差异。在生产方式方面,他认为首先要突破地域限制,加强国际合作;其次要创新生产模式,丰富话语体系;最后要创新表达方式,提高表达效果。在传播渠道方面,他指出要倾力打造国际传播平台,提高国际传播能力;努力构建全媒体传播矩阵,丰富影视传播形态;善于借助国际社交媒体,强化影视传播效果。


图片2_副本.png

▲讲座现场


人文学院副院长袁星洁与师生们分享了聆听讲座的心得,他表示,彭祝斌教授的讲座极具当下意识、问题意识与需求意识。同学们一定要深刻体认自身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历史责任与使命担当,把握好web3.0时代传播技术革命引发的传播生态变革,利用好“一带一路”等传播路径,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不断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


人文学院部分师生与湘潭日报、湘潭广电及红网湘潭站的负责人参加了今天的学术讲座。


评论
用户: 邮箱: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