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

党史学习在路上 ——期刊社党支部赴许光达故居和徐特立故居参观学习

为学党史、悟思想,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全体党员责任意识和爱国情怀,2021年11月19日,学校期刊社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赴许光达和徐特立故居参观学习。走近革命前辈,汲取奋斗力量,激励全体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41c67cce341d49aaa007d12f284054f0.png

▲期刊社党支部全体党员参观革命先辈故居


许光达大将被毛泽东誉为“共产党人自身的明镜”,他是中国“装甲兵之父”,一个“铁”字,可以概括他的精髓。南昌起义后他和党组织两次失联,历经千辛万苦寻找党组织,特别是第二次,他耗时半年、两渡长江黄河,最后在安徽芜湖找到党组织,这千里寻党的艰辛和执着是他对党铁的信念;新婚十天即和妻子分开,十年杳无音信,忠贞不二,终于和妻子团圆,最终相伴到老,这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为爱坚守的“铁的心愿”;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授予他大将军衔,他拒不肯受,几番让衔,体现了一个共产党人高风亮节和铁的胸襟;在故居外面我们可以看到前坪停放着一辆62式坦克,编号001,这是我国自行研制生产的第一代轻型坦克,这是军事家许光达在技术和原材料都极端缺乏的情况下夜以继日、呕心沥血,对新中国国防做出的开创性贡献,这是“钢铁的意志”也是“铁甲司令”的硬核精神。


2222.jpg

▲期刊社党支部全体党员参观革命先辈故居


许光达大将的故事就是坚守信仰、坚持初心的故事,无论是对党对事业还是对自己的家庭,他都做到了一片赤诚,永不放弃!


徐特立老先生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教育家,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奠基人。他一生追求真理,追求光明。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积极投身工农革命运动。革命处于低潮时,他却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参加了南昌起义,中央苏区建设,二万五千里长征、陕甘宁边区和新中国的建设。徐特立一生以创办平民教育、人民教育为己任。为了实现教育救国,他潜心求学办学,在他求学奋斗的任何地方,都有他创办的学校,从湖南的五美小学、女子学校、长沙师范到陕北的文盲师范、苏区的冬学运动、土窑里的夜校,他一直进行着埃德加·斯诺所说的“西方的教育家谁都会感到气馁的”的世界上最艰难的教育,始终把教育的种子带给求知若渴的贫苦大众。先后培养了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田汉、李维汉、许光达等大批革命和建设人才。新中国成立后,他致力于大众化、民族化、科学化的文化教育建设,为奠定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基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党员同志们认真参观了徐特立故居“坚强的老战士”“杰出的教育家”“一代师表 革命楷模”三个专题展厅。透过一张张弥足珍贵的历史照片,一段段感人故事,一件件珍贵文物,回顾了徐特立积极求新、教育救国的不懈奋斗的一生,深刻领悟了徐特立先生“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的高贵品质和风范。


通过参观学习,党员同志们再一次受到了精神上的洗礼,纷纷表示非常感动也很受激励,大家将把对先烈的感恩和对祖国的祝福化为办刊工作的强大动力,在工作中保持党的优良传统,坚定理想信念,传承先烈精神,保持党员先进性,用实际行动为党旗增辉!

评论
用户: 邮箱: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