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头条

赞赏学生应成为我们的习惯

 

  在9月10日我校教学工作会议暨教师节表彰大会上,校长刘德顺热情洋溢的讲话——“我们的学生是最好的”,赢得了师生员工的广泛好评,成为了教师节学校给学生最美好的礼物。其实,对学生的赞赏,是最普通的、也是人们普遍认同的教育理念,相信每一位老师在从业之初或者从业之前都受到过这种教育。然而,为什么刘校长的讲话能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广大教师的心里泛起阵阵涟漪,在广大学生心中激起重重感动?或许,各人有各人的缘由,但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就是:面对学生,我们时常忘记了赞赏。

 
  不忘赞赏,就能让学生体会到老师诚挚的爱。温家宝总理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说,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这是对教师真正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的深刻阐述。陶行知先生奉行“爱满天下”的宗旨,在他看来,爱是一种力量,“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可见,高尚纯洁的爱,最易引起学生心灵的强烈共鸣,从而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俗语说“甜言蜜语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耳边的赞美声太少,听到更多的是抱怨、嘲讽与责备。教师如能时时以饱满的精神、赏识的眼光、鼓励的话语对待学生,必能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贯彻“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就要时刻不忘赞赏。“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最重要的一点是:站在受教育者的立场思考,即尊重的教育。尊重的教育主要是指要真正从受教育者的立场出发,尊重受教育者的人性。这就要求教师认识到学生是人而不是物,认识到教育活动应当是一种内化的过程,而不应当是一个外压的过程,要考虑到学生的作为人的价值与尊严。传统教育的落后,就在于学生一般处于被动地位,是被教育者,被管制者,是接受知识的容器。事实上,人人都喜欢受人称赞,人类本质里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人肯定和尊重。学生作为人的社会角色,如果能得到应有的关爱和尊重,那么必定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教育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对学生的赞赏中,教师才能幸福成长与发展。教师因学生而存在,教师的幸福就在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学生的社会成就。所谓“教学相长”,就是强调教育过程不仅是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过程,同样也是教师的成长与发展过程。在这个多元的社会中,现代教育已使学生的“选择性”日益增强,教师如果不能与学生形成良性互动,如果不能以自己高尚的情操、渊博的学识、深厚的感情影响学生,就可能被学生抛弃。学生选择你,不仅仅因为你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更是因为从你身上能够感受美好的情感,从而树立坚定的信心、明确奋斗的目标、激发拼搏的勇气。经常赞赏、鼓励学生的教师,肯定是学生喜爱的教师。只有在对学生的赞赏中,教师才能逐步认识并体悟到什么是教师,怎样才算合格的教师,从而最终胜任教师这一光荣的社会角色。


  老师们,我们的生源是最好的、我们的学生表现最好、我们的校友对母校感情最深。在学生人生成长的关键时刻,一句表扬的话语,一个欣赏的眼神,甚至是一次专注的倾听,都可能改变学生的思想行为,而这种精神的营养一旦流入心田,他们实现自我价值的潜力就会喷薄而发。在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大学校园,让赞赏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

 


 

评论
用户: 邮箱: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