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到湘潭矿业学院进入了一个新的改革发展期。
从1993年起,在第三届党政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全院开展了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公费医疗管理办法、院内住房分配办法等的校内管理体制改革。多项改革相互配套、全面推进,调动了全院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
1996年11月,学院迎来了国家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学院坚持“以评促健,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把迎评工作作为全面推进学院建设的良好契机和新的起点,最终获得评价合格结论。
1997年3月17日,学院更名为湘潭工学院。1998年9月,工学院正式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新的管理体制。如何在新的管理体制下,找准位置,谋求发展?这是事关学院改革与发展大局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学院领导适时提出了“以发展总揽学校工作全局”,由面向行业服务为主向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转变,扩大规模、加快发展的新举措。
1999年开始,学院继续面向全国22个省、市、区招生。同时,三年内增设了13个新专业。随着招生规模逐年增大,办学层次不断提高,学院的工作重点转移到提高教学质量,加强人才培养上来。
学院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来抓,坚持“稳定、引进、提高、服务”的建设思路,并以学科梯队建设为核心,以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为重点,强化竞争、激励与约束机制,认真落实“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环境留人”等有效措施,使师资队伍不断壮大,梯队结构日趋合理,学术水平更加提高,教学质量得到有效保证。学院把办学层次定位在培养应用型人才上,即培养现场所需要的、能解决生产实际中具体问题和管理问题的人才。在人才培养规格上定为“厚基础、宽口径、多方位、强能力”。在教育特色和服务面向的定位上,由上个世纪80年代提出的“立足江南,面向煤炭”,90年代的“立足行业,面向社会”最后确定为: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培养综合素质好、受基层欢迎的工程技术人才,不求“高、精、尖”,但求“能、实、好”。
“立足教学抓科研,抓好科研促教学”是学院一贯坚持的思想。学院始终紧密结合江南煤炭生产和地方经济建设的实际,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形成了一批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取得了一批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俱佳的科研成果,使教学质量和科学水平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2001年,学院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开幕。这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新的领导班子。新的领导班子带领全院党员和教职工,高举改革、奋进的大旗,斗志昂扬、锐意进取,为学院新的发展而努力奋斗。
根据湖南省委、省政府的指示,2003年,湘潭工学院与湘潭师范学院合并,成立湖南科技大学。至此,湘潭工学院完成了她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