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头条 首页>新闻头条

坚持学科建设工作的龙头地位不动摇——访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院长王卫军

作者:李洪华 冒洪生 日期:2008-05-15 浏览:59

  编者按:今年是学校增强核心竞争力、学科建设力求新突破之年。学科建设是今年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正在根据国家学位授权审核工作改革的有关政策和学校第一次党代会精神,举全校之力,抓紧做好新增博士授权单位和博士授权点的各项工作。

  本报将对学校重点学科建设状况及成果进行连续报道,企望在全校进一步掀起全力推进学科建设工程的新高潮。本期刊登记者对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院长王卫军教授的专访。

 

  记者:作为具有相对较长的办学历史和一定的行业优势的学院,贵院几十年"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学科建设和科研发展硕果累累。近年来,学院依然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您能谈谈对学科建设工作的认识吗?

  王卫军:我院始终坚持的一个理念,就是坚持学科建设工作的龙头地位不动摇。我们一直把学科建设摆在学院各项工作的首位,作为学院的生命线来抓。可以说,离开学科建设,我院的发展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甚至失去存在的价值。

  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只有努力搞好学科建设,才能提高办学层次和科研水平。这在我院广大教职工中已形成普遍共识。教职工尤其是骨干教师对于学科建设的责任心和紧迫感大幅度增强,人心士气空前高涨。

  记者:学科建设既是学院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更是对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一份义不容辞的责任。贵院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加强学科建设呢?

  王卫军:加强学科建设工作,关键在于措施得力,落实到位。就我院而言,一是学科建设由学术委员会统筹规划,院长具体负责;二是继续加强学科团队建设,积极构建新的创新团队;三是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从服从学科建设的高度引进人才,对青年教师尤其是博士、硕士尽早引导或规范其研究方向;四是严格把关课题申报质量,在申报费用上给予一定照顾;五是将学科建设任务逐个分解,落实到人;六是建立专项科研基金,主动帮助教师外出联系横向项目;七是加强与兄弟院校同类学科、同行专家的广泛深入联系,坚持“请进来、走出去”;八是尽量减少攻读博士学位人员的工作量或让其专职攻读等。这些举措,为我院学科建设的良性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保证,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记者:我们知道,矿业工程一级学科涵盖采矿工程、安全技术及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四个二级学科。随着国家学位授权审核工作改革的不断深入,今年的学科建设将立足于矿业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的申报。面对这一形势,贵院的学科建设优势又体现在那些方面呢?

  王卫军:近三十年来,矿业工程学科立足江南,以南方煤矿开采过程中的科技难题为主攻方向,以南方煤矿实现安全高效开采为主要目标。与北方煤田相比,南方煤矿开采条件复杂,开采技术落后,瓦斯、水、火等灾害以及对土地资源、水资源、大气环境的破坏严重。针对这些特点,矿业工程学科在软岩动压巷道围岩控制、煤矿事故预防与控制、减沉保水开采、复杂煤层开采等研究领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形成了自身的特色。

  软岩动压巷道围岩控制研究南方矿区特有的复杂条件下软岩及动压巷道的支护理论与技术,已在湖南、江西、贵州等多个矿区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有国家自科基金、省基金以及一批横向项目共10余项,科研经费近400万元。在深入研究深部巷道围岩变形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深井软岩动压巷道围岩控制的“内外承载结构耦合稳定原理”,将构建全新的深部巷道围岩控制理论。

  煤矿事故预防与控制主要对矿井事故发生的因果关系、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演变过程以及事故预防和控制技术的关键问题进行系统地探索和研究,在煤矿瓦斯灾害(突出与爆炸)防治理论与技术、矿井通风技术以及矿井火灾防治理论与技术等领域取得了一大批研究成果。目前我院在这方面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级基金以及一批横向项目共10余项,科研经费300余万元。

  减沉保水开采作为一个比较新的研究方向,研究范围包括井下突水的防治、保护地下水、充填开采地表减沉、矿井矸石零排放等内容。现有“973”计划子课题、国家自科基金重点项目子项目和横向项目共5项,在研经费达300余万元。

  复杂煤层开采专门针对南方复杂煤层开采而设立,是全国所有采矿工程学科中唯一设立的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急倾斜煤层开采、高瓦斯煤层开采和地质条件复杂煤层开采技术等。该研究方向提出了针对急倾斜中厚-厚煤层巷道放顶煤采煤法、针对煤与瓦斯突出煤层的“三区配套两超前”的开采方法。尤其是急倾斜煤层巷道放顶煤采煤法,被专家鉴定为国内外首创,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针对申报博士点的条件和要求,我院制订了学科建设的十二字方针:“填补空白、增加亮点、扩大影响”。朱川曲教授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彭文斌老师出版专著1部,填补了博士学科授权单位主要学科专业简况表中的两项空白。在国家级项目的级别和数量、科研获奖、队伍建设、重点实验室建设等方面,矿业工程学科都已经形成了几大亮点。学院今年上半年争取到举办“全国高校第二届资源开采学院院长论坛”,将进一步扩大学院和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

  记者:那么,学院学科建设下一步有什么计划呢?

  王卫军:我院的学科建设有成绩和亮点,但也存在差距和不足。诸如学术队伍结构有待进一步完善;学术带头人出现“断层”,后备力量尚不充足;综合实验室建设进展稍慢等。在下一阶段的学科建设过程中,我院会以新一轮学位点申报为突破口,坚持不懈地抓好学科建设的各项工作。今年积极申报省级科技创新团队,明年或后年努力申报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鼓励和支持尽量多地申报纵向项目,更广泛地参与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像目前已和省教育厅签订了“湖南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合同书。不仅如此,学院在学术论文、科研获奖和学术队伍建设方面,下任务,压担子,定目标,最大限度地凝聚集体的智慧与力量,激发全体教职工的工作活力。

  记者:贵院的学科建设成绩有目共睹,作为主管学科建设的院长,一定有着深刻的工作体会吧?

  王卫军:学科建设做好“内功”固然重要,但是也需要外部条件。首先,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校领导的大力支持。校党委书记、校长等校领导不辞辛劳,亲历亲为,多次带领我们去上级有关部门争取资金与项目。校领导经常深入学院调研重点学科建设情况,这是对我们的莫大动力和鼓舞。其次,学院内部的团结也十分重要。目前,我院已经形成了一个团结合作的创新团队。此外,高层次、高质量的学术交流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记者:您对学院申报博士点成功有信心吗?

  王卫军:申报博士点,对我们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既是压力,更是动力。目前,全院师生正以新的姿态,同心同德,务实创新,为把我校建设成为教学研究型综合性大学而努力奋斗。我相信,我们的前景将会更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