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师,祝您教师节快乐!”在十教313教室,13级汉语言文学考研班的同学们突然全体起立,齐声献给老师最热烈的节日祝福。
虽然遇上周末,但显然,这群考研的同学们并没有忘记,今天是台上这位老教师的节日。他们以最简单质朴的方式,向68岁的老教授曹铁根表达了自己的敬意。
而类似这样的“惊喜”,正在科大的很多角落里不断发生着。今天,9月10日,国家第32个教师节。32载春秋,时光流淌、岁月更替,但是学生与老师之间的真心却始终不曾改变。
“教书育人,是教师永远的责任”
曹铁根是人文与传播学院的老教授,在讲台上待了48年了。即便在退休之后,他仍然选择待在学校督导团,带着一批大四的考研学生,时刻让自己和学生离的更近些。
在曹铁根看来,老师是一个导航的职业,给学生的人生导航。“教书育人,是一个老师永远的责任!”他常常笑言,“我就爱跟学生待在一起,我影响他们,他们也影响着我,他们身上那种青年人的活力让我觉得自己都年青了很多。”
对于学生们课上突如其来的惊喜,曹铁根很开心,学生们质朴的真心让这位老教授心里感到满满的温暖和幸福。他高兴的大声说道:“在耕耘了48载的讲台上和同学们一起度过教师节,再没有比这更好的了!”
来自考研学生的祝福不是曹铁根在今年教师节收到的第一个祝福。教师节的前夕,几位毕业已久的学生就早已给他送上了教师节祝福,还在网上预定了花朵。一边看着学生给自己发的短信,一边翻着年复一年积累下来的祝福贺卡,曹铁根内心更多的是安宁与愉悦,他觉得自己在教书与育人两方面都尽到了职责。
“我还清楚地记得我过的第一个教师节。”曹铁根回忆道,1985年9月10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个教师节。当时全湘潭师院召开了一个教师座谈会,一起讨论教师的职责与教师节确定的意义。“教师是为了教书与育人,教师节是为了警醒教师铭记职责。”从上世纪80年代到现在,曹铁根就一直把这个结论死死的放在心底,四十多年来,始终不曾变过。也正因为如此,被他带过的学生更加从心底里尊敬老师。
“曹老师就是一个对教育较真的人,从一个时代到另一个时代,老师对教师的定义比别人明白的更透彻。”毕业许久的曾子欢仍然忘不了老师对教学的执着,对育人的尽心,毕业至今,她每年都会发短信向老师问好,致以祝福。
“额娘十年,爱让工作更芬芳”
“额娘,教师节快乐!”……节日快乐的祝福隔着手机屏幕,映入外国语学院辅导员杨金娥的眼帘,温暖也淌进心里。此刻,杨金娥和全国其他1400余万人民教师一样,享受着来自第32个教师节的祝福。
“‘娥’与‘额’谐音,觉得而学生们杨老师像妈妈一样贴心温暖,因此杨金娥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额娘”。 从2006年来到学校后,她先后担任了外国语学院年级辅导员、学工办主任、党务秘书、支部书记、班主任等多重角色,并且主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2006级近800名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不管什么时间,什么事情,一通电话,“额娘”就能赶到现场“灭火”。
“学语言的男生少,有的成绩不如女孩子,压力大,情绪失落,有的又太活跃,所以出问题的就多。”在这种特殊的情况下,杨金娥总是换位思考,细细体会他们的心理感受。
学生李强被称为系里的“问题龙”,先后8次被杨金娥叫去进行思想教育和心理辅导,多次被她从网吧带回宿舍。为了“报复”,李强“拉帮结派”孤立她,可下寝时“不给开门”也没能让她知难而退。而多次“斗智斗勇”后,李强终于被杨金娥坚持不懈的关心打动,注意力慢慢转移到学习上,挂科次数也随之减少,重新回归生活轨道。
“老师,我会永远记住您对我的关心,我想以拥抱妈妈的方式拥抱您,可以吗?”在毕业聚餐后,李强满怀感恩与她拥抱。“而作为一个老师,又有什么比这更幸福呢?”杨金娥心中有着肯定的答案。
网瘾少年、被骗学生……杨金娥的学生工作“记录册”里,有上百例不同年级不同问题的学生,他们有的因为家庭、性格、疾病等各种原因,被多种心灵问题困扰。陪晨读,下寝室、进课堂,找学生谈心,指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爱不是一句口号,需要实际行动,我不会放弃每一个学生。”额娘杨金娥用行动践行“一个都不能少”的原则,悉心呵护每一个学生。
十年,杨金娥用爱让自己的工作变得更芬芳,而随着教师节的到来,同学们纷至沓来的祝福与关怀短信,更让她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师生传承,每天都是教师节”
23岁就开始当班主任,那时她觉得,自己就是个学生;如今她29岁,还是在当班主任,却觉得学生成了自己的老师。对15级潇湘学院新闻班和汉语言班的班主任郭丹茹而言,6年的教学生涯里,和学生没有代沟是她最骄傲的事情。
“原来要到教师节了啊。”手捧着花,面对教师节的祝福,郭丹茹还显得非常诧异。在她的学生看来,现年29岁的班主任老师郭丹茹是个不折不扣的美女姐姐,不仅能坐办公室,还能写能拍,和他们交流起来就像是一个温暖的大姐姐,尽管知道她并不在意教师节能收到什么礼物,但学生们仍一大早便送上了教师节的祝福。
诧异过后,惊喜与感动也随之而来。“这种感觉就只有老师能明白,知道一群人为自己用心做一件事情是非常容易被感动的,他们真的太可爱了。”郭丹茹突然笑出声来,她忽然想到了自己读研时给摄影老师在教师节准备惊喜的场景,那时会把自己拍的好的摄影作品剪成合集,发给老师,还会去给老师做饭,展现自己的手艺。“现在回想起来依旧觉得很温暖。”郭丹茹笑着说道。
与自己学生时代的“惊喜”比起来,她觉得自己的学生并不逊色。“他们会花很多心思给我写信,信里有我的缺点、优点,还会给我建议和鼓励,感觉真的特别棒。”而在这些给自己祝福的学生中,那些毕业几年却仍然每年送上祝福的,给她更多的则是影响。
“这些学生既是在祝福我,也是在提醒我,提醒我自己曾是一个学生。”郭丹茹谨记着这一点,每年教师节她也会给自己的老师送上祝福,她把这叫做教师的传承。
“其实一个节日的存在并不仅仅是为了过节”在郭丹茹看来,过节是一个仪式,是一个给学生们表达感情的机会。“但我觉得,如果和同学们相处的好,每天都是教师节!”郭丹茹咧开嘴笃定说道。